一曲尖脆清亮的骨笛声穿越八千多年,捎来了先民的所思所感。围绕复原丹顶鹤尺骨骨笛创作的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将由竹笛演奏家唐俊乔领衔主演,于5月1日至2日在美琪大戏院上演。
《笛韵天籁》讲述中国原生的民族乐器笛子从骨笛到竹笛的历史发展演变。全剧共四个乐章,没有一句台词,以音乐意象反映中华民族从为了“逐突”杀戮动物的低层次生存追求,“作律”后弃骨笛求“竹韵”的文明进程。
上音竹笛团队根据相关考古成果,复原了河南贾湖距今7800年至9000年的丹顶鹤尺骨骨笛。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比著名的青铜曾侯乙编钟年代更为古老,被誉为“中华第一笛”。不少专家认为,这也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江南笛王”赵松亭先生就有意为此创作剧目,但因病未能完成。上音团队以苦竹、树脂等合成材料反复试验后研发了仿骨笛,从形制上完全复刻了贾湖253号墓的6孔骨笛。又经过半年试奏,打磨音准音色,寻找更具张力的演奏方式。
该剧由竹笛演奏家唐俊乔领衔主演、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蒋国基特邀演奏。“笛王”已故,但两位传人终于弥补遗憾。观众也有机会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听到先人吹奏模仿兽鸣鸟啼、竹籁松涛的袅袅余音。
《笛韵天籁》是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由上音教授、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许舒亚等作曲家联合谱曲。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表示,打造这部作品意在让观众了解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就发展出的成熟音乐理念、乐器和演奏。尽管古音古谱已消亡,但专家团队“复活”的乐器,力图以创新表现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表达中国的文化自信。
《笛韵天籁》的另一大看点在艺术形式的创新探索。为该剧设计舞台的上音副教授代晓蓉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尝试民族器乐剧与交响乐队、合唱团同时合作演出,并融合多媒体视觉效果。观众不仅能领略远古的回声,还将看到以3D舞台效果呈现宋代古画《千里江山图》,感受古人至善大爱的精神追求。
此外,该剧邀请了中央芭蕾舞团一级编导费波指导舞台形体。引导演奏者认识身体内部的创造力、呈现音乐与身体的关系,也是民乐前所未有的尝试。
文汇记者:吴钰
编辑制作: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