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会议与中美俄同盟》,作者陈震异,时为北京中国大学法科教授,原日本早稻田大学政学士。该书1921 年9 月由北京大学新知书社出版印行。太平洋会议, 即1921 年11 月至1922 年2 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这是由欧美列强为调整海军力量对比和重新划分远东、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而倡议召开的国际会议,或称“九国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
1921 年7 月12 日,美国驻华代办芮德克根据国务院指示非正式探询中国对会议的态度。7 月18 日,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颜惠庆答复芮德克,表明“乐愿参与”。8 月11 日,美国总统哈定正式向英、法、日、中等8 国发出邀请。8 月16 日,北京政府外交部正式接受邀请,此前8 月11 日,外交部已经成立太平洋会议筹备处,专办有关中国参加太平洋会议的若干筹备事宜。据8 月23 日公布的《太平洋会议筹备处章程》的规定,该处由外交总长专任筹备事宜,该处的职权是:草议、审查、翻译和征求各机关提案说帖;与各报馆接洽关于太平洋会议事项;赴会代表团的组织事项;汇集带赴会议各项提案材料。陈震异此书即写于此时,所以,他在书末特别注明“民国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午后四时半脱稿”,明显这是为了给北洋政府提供一项建议。
华盛顿会议其实是1919 年巴黎和会的延伸和继续。在席卷全国的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山东问题等等也因此悬而未决。华盛顿会议将要举行的消息,引发中国各界密切关注,被普遍视为这是遏制日本霸权的一个大好机会。由于有了“五四”运动的成功经验,一场规模宏大的国民外交运动蓬蓬勃勃在北京、上海及其他地方迅速开展起来。
北京最先行动。7 月21 日,北京总商会、教育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率先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太平洋问题研究委员会,要求政府公开外交,接受民间关于太平洋问题的意见。8 月16 日,蒋梦麟、马叙伦、王世杰、燕树棠等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联合会成立了太平洋问题研究会,致力于从学术方面研究太平洋问题,及发表关于太平洋各问题之意见。一时间,太平洋问题讨论会、太平洋问题商榷会、太平洋会议中国后援同志会等五六十个团体纷纷成立。9 月20 日,这些团体举行联席会议,成立北京各团体国民外交联合会,并决定发起全国国民外交联合大会。上海这期间也成立了太平洋会议协会、太平洋外交商榷会等一批团体。上海太平洋商榷会系由52 团体共同组成。11 月11 日,来自北京、上海以及山东、四川、江苏、浙江、湖北、福建、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十七省三百余名代表在上海举行全国国民外交大会,代表各地商会、教育会、学生会、农会、工会及为太平洋会议成立的专门团体。大会要求取消1915 年5 月25日之中日条约及换文,无条件地将青岛及一切属于该地之权利、胶济铁路管理权交还中国,列强未经中国同意所订关于中国之一切条约,均作无效。
华盛顿会议中国全权代表顾维钧、施肇基、王宠惠(自左到右)
除了组织国民外交团体、广造舆论外,各地团体还派遣国民外交代表赴美,就近向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建议,监督中国政府代表团的活动,接触其他国家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代表,表达中国人民的意愿和诉求, 使国民外交运动对会议的进程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
陈震异的《太平洋会议与中美俄同盟》,可以说是一份急就章,但也可称得上发了这场国民外交运动的先声。为了对抗日英同盟,他提出建立中美俄同盟的构想。他认为,中俄两国,地大物博,而且正在纷乱之中,最容易受到那些侵略他人的国家尤其是日本的蹂躏。如果中俄一致联合,攻守同盟,用以对抗同一的敌人,那就不怕他作威作福了。美国为对抗日英同盟这一新的神圣同盟,也可藉中俄以壮声势。为此,他主张必须劝诱美国邀请俄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还建议修筑亚美联络铁路,作为中美俄三国同盟的连锁。
陈震异所提出的建立中美俄同盟以对抗日本图谋称霸东亚的构想,似乎是异想天开,当时,谁也没有预料到二十年后这一构想竟然一度变成现实。1937 年3 月,毛泽东在会见史沫特莱时就说过:“我们主张中、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在击破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中,这一联合战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表明,在国民外交运动中,同样需要一些宏大的、长远的战略思维,尽管这些构想还很粗糙,还很不成熟,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陈震异曾担任立法院编译主任。还译述有日本堀江归一所著的《银行论》,由马寅初作序,商务印书馆1923 年4月出版;撰写有《警捐与市政》,1924 年自行出版;撰写有《提倡国货论》,上海太平洋书店1927 年4 月出版;撰写有《二五附税与财政计划》,民大印刷部1927 年出版;撰写有《选举之理论与实际》,南京书店1933 年出版。
(选自《典藏1921》导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