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取代了过去用以衡量城市创新实力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十四五”时期的这一指标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
高质量专利应具备几方面特征,包括技术创新难度“高”、专利权利“稳”、技术前景“好”以及专利转化能力“强”等。过去几年,虽然我国专利的申请数量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核心的、高价值的专利占比仍有待提升。为了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需从多方下手,着力构建能发挥实际作用的“高价值”专利培育系统。
随着针对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的需求不断提高,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价值发明专利相对普通专利,就是在发明专利的池子里又加了一道“门槛”,让发明专利中技术含量更高、创新性更强、更被市场认可的那部分凸显出来,发挥更大作用。此外,企业登陆科创板、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兴企业发展方式也对专利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国家试图通过一系列市场竞争手段来帮助真正的高科技企业、掌握“卡脖子”技术的企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专利技术在市场竞争中也将面临更残酷的优胜劣汰。在这种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具有更高价值的专利也就有了更高需求。
我国明确将5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为了切实提高上述专利的数量,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需要从多方入手。
第一,应调整现有创新补贴政策,引导“高质量”专利培育。从补贴范围上考虑,除专利密集型产业外,应当对其他战略新兴产业也提供政策倾斜,结合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筛选出亟需支持的定点/试点产业;从补贴地域上考虑,应当重点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活力较高地区进行研究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并直接对标专利价值,真正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价值转化能力;从补贴力度上考虑,可以采取分级补贴标准,对“高质量”专利适用高于普通专利标准的创新研发补贴。
第二,应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专利培育服务全链条。该链条应涵盖专利技术从初创阶段的规划扶持、技术发展期的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成熟期的专利管理与运营等环节,更好服务不同阶段的专利技术价值转化。同时,专利服务机构也要具备国际化的专利布局意识,以高效的管理手段服务“高价值”专利,避免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当导致高质量专利无法实现其价值。
第三,应借助好金融工具,深入探索“高质量”专利资产化的实践。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方式都是辅助企业融资、鼓励关键技术研发投入的方式,应出台更为便捷、优惠的配套措施鼓励市场加大研发投入,便于专利技术的挂牌交易,提高知识产权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要配套监管措施,避免无价值的专利借助合谋交易威胁市场竞争秩序。
(作者分别为华东政法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同济大学中特中心特约研究员)
作者:徐骁枫、卢滢伊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