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例如,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因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需要全局性的谋划和部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去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后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夯实脱贫攻坚的前期成果。一是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二是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 “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三要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四要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五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六要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持续发挥效益。七要兜住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保障这些群众基本生活。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谆谆叮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就要“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 “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 “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等等。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就是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东部西部守望相助、协作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牺牲奉献。“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首次作为远景目标被提出。如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等作出的科学判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的是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也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靠实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以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各项工作,以战略思维来定航线,用辩证思维谋长远,以创新思维寻求观念突破,以法治思维真正实现善治,以底线思维防范风险,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作者: 王永贵(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