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近日,中浦长三角论坛·2020在昆山举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基层社会治理”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提升依法治理能力”专题研讨班(第7期)全体学员参加论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指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在政策取向上的相互配合、在推进过程中的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的相得益彰。二是注重制度先行,制定和完善适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三是突出基层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植根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口前移,全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四是实现平衡协调,发挥好长三角三省一市襟江带海、辐辏东南的地域特色优势和区域合作机制优势,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在共建共治共享上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五是强化科技赋能,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数据共享机制。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刘明康、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高世琦、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分别围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建设的四个重要问题” “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坚持民主促民生,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等作主旨演讲。刘明康着眼长三角发展的“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从法治一体化、信息无障碍建设、资本市场分层建设和相应的税制完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等四个方面做了阐述。他建议,短期,长三角三省一市应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中期,长三角应早于全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尽快提出具体的达峰路线图和时间表;长期,长三角应引领实现中国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通过完善市场化手段来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通过建立和推广自然资本管理制度来增加自然碳汇,为实现碳中和奠定法治化、市场化的基础。高世琦认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区域连续性、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坚持和发挥党的领导的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王国平认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心。他以杭州为例,从认识、理念、实践三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作了交流。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李友梅教授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为题发言,认为要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的功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一条人民城市发展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桑学成围绕“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江苏探索及经验” 介绍了今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期间,江苏“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社会治理模式。他提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核心在于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关键在于推动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的有机结合,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此次论坛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和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共昆山市委承办,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协办。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