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这一重要指示既是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对包含节俭在内的诸多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又是在全球遭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历史语境下,结合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着眼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于细微处入手,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国的传统知识精英群体高度重视自我德行的不断提升,将“修身”作为实现“治国平天下”远大抱负的最初落脚点,这恰恰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理性思辨哲学所崇尚的“自我扬弃”不谋而合。而哲学大儒冯友兰先生则将“道德境界”作为人生四大境界之一,由此可见道德的重要性。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历来提倡以节俭滋养德性之美,可以增强人的约束力、克制力,提升自我道德涵养,以感恩之心、关爱之情、珍惜之意对待一切自然资源,从而构筑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人与自然相处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对勤俭节约的倡导,属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当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包括绿色发展新理念、构建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国传统自然观、科学发展观、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的继承与发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我们才有可能解决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生态难题,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对包括食物在内的一切自然物质资源的一种珍惜态度。再进一步而言,表征了人对“人-自然”这对平行关系中的双主体各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由于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纽带关系,自然界不仅在物质层面为人提供各种资源,同时也使人在精神层面对其产生了归属感。正是基于此,我们必须自觉地节约自然资源,以负责任的态度尊重、顺应、保护自然。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餐饮方面实施“光盘行动”,大力发扬中华传统节俭美德,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体现了以下三点:
第一,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环保意识。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依靠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资获得个体生存及种族繁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远远超过农耕文明时期。然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伴随着自然资源终结而来的必然是人作为“类”意义上的终结。
第二,体现了深谋远虑的忧患意识。当今世界正面临全球气候持续升温、能源日益短缺、物种加速灭绝等一系列生态环保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国际社会影响深远。所谓“未雨绸缪”,节约粮食,节约资源,以备不时之需才是长久之计。
第三,体现了守正创新精神。对于好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继续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牢牢坚持,比如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的勤劳、节俭等优良品德。但是,对于那些明显与现实发展格格不入,已经严重落伍的不良传统,则需要彻底摒弃,比如因“讲排场,好面子”而造成的浪费。
在餐饮方面提倡节俭,反对浪费,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要勇于改变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成为中华传统节俭美德和绿色发展新理念的践行者。
作者: 金瑶梅(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