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礼鸿(1916—1995,字云从),浙江嘉兴人,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曾就读杭州之江文理学院(后改名之江大学)国文系,受教于夏承焘、钟泰、徐昂诸先生。1937年12月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半载,1943年辗转至因抗战而迁徙重庆的中央大学任教。蒋夫人盛静霞(1917—2006,字弢青)女士即出身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为吴梅、汪辟疆、汪东、卢前等名教授之得意门生。因此诸层关系,故蒋家有不少前辈学人遗泽留存。承云从先生哲嗣蒋遂老师慨允,兹得以缀文披露中央大学著名学者柳诒徵、汪辟疆致蒋、盛书札四通,略作考释,以飨读者。
柳诒徵书札三通
一
礼鸿、锦霞同学惠鉴:
荷示并大诗敬承一是。回忆沙坪、柏溪过从之乐,曷胜慨叹。第聚散者世之常,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矧宁杭咫尺哉?世乱如麻,未知何方为乐国。都门人士抱杞忧者,方谓杭胜于宁。倚伏之数,诚难逆睹,慎毋谓讲席变迁止于遂两君唱随之乐已也。诒无家可归,寄迹山馆,不敢怀安私冀,炳烛馀光, 补过补读,而目昏耳聋,时复病卧,弥憾少壮时未下切实工夫,垂暮一无所成也。钟山先生常返,闻否间亦来杭居?仲荦到青,自明在皖,均通缄札。明两则不时相见也。复颂
俪祺。
柳诒徵顿首
十一月十九日
此札用“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用笺”,似作于1947年11月19日。静、锦音近易讹,故误“静霞”为“锦霞”,后二通亦如是。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晚号劬堂,又号龙蟠迂叟,江苏镇江人,近代著名史学家、古文献学家、图书馆学家,曾多年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并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著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央大学西迁至重庆沙坪坝,后又在重庆柏溪建新校区供入学新生之用。柳诒徵于1942年抵中大柏溪分校,翌年应文学院研究生导师之聘,在柏溪、沙坪坝两地为学生授课、演讲。盛静霞1942年至1943年在中央大学国文系任助教,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大学先修班任国文教师。蒋礼鸿由盛静霞介绍,接获中大国文系聘书,千里迢迢从沦陷区来到重庆任教,二人于1943年订婚,1945年7月24日结婚,主婚人即为柳诒徵。当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柳氏闻讯大喜,迫不及待东归查收国学图书馆旧藏。蒋礼鸿有《送劬堂先生出峡》:“辽东皂帽未云贤,忧患乾坤有转旋。天为斯文留一老,我来问字记三年。沧江漫作怒蛟吼,白首能歌出峡篇。亦欲东穿平善坝,安澜凭仗德星先。”柳诒徵则有《出峡至白下寄云从》:“夔府秋江旭景鲜,波光晴接楚吴天。今逢一统平倭日,遥忆三分定霸年。落落几人称俊杰?悠悠终古此山川。巫峰云气迎眉绿,似奖衰翁万里旋。”
蒋、盛随中大回迁,但到南京不久,蒋礼鸿却被莫名解聘。1947年夏,二人来到复员后的之江大学任教。蒋礼鸿作有《奉怀劬堂先生南京》:“夔府秋江驻客舟,商歌一豁古今愁。英雄逝矣空陈迹,老子归与已倦游。正使中兴堪作颂,可知荐乱未消忧?先生莫放如椽笔,颓欲何人挽万流?”盛静霞有《读劬堂先生泊夔府诗有感,用云从奉怀韵》:“白帝城高记溯舟,仓皇已遣八年愁。中原才见三分定,故国依然一梦游。天意不教蝼蚁尽,人心直令鬼神忧。升平更有无穷愤,极目寒江浩荡流!”札中所称“大诗”,似即此二首。柳氏对移居杭州、夫唱妇随的蒋、盛二人既有怀念,又含告诫,并以自身经验为鉴。他曾因高血压症而昏迷倒地、中风抽筋,1947年3月又因患副伤寒而卧病一月,故函中有“时复病卧”之语。
札中“钟山先生”即蒋氏恩师钟泰(1888—1979,号钟山),江苏南京人氏,当时任教沪上,故柳氏有“钟山先生常返”之语,并问其是否到杭居住。“仲荦到青,自明在皖”,涉及蒋礼鸿在原中大的两位同事友人王仲荦(1913—1986)和洪诚(1910—1980,字自明),当时亦离开南京,分别至青岛、安徽。“明两则不时相见也”,明两指许绍光(1906—1998,字明两),在重庆中央大学时与蒋礼鸿有同事之谊,关系密切。
二
礼鸿、锦霞学士同鉴:
荷教知获掌珠,曷胜抃庆。词业精进,则江山之胜助之也。旭初在史馆常晤,丁女士亦在史馆,乃远托两贤介绍,岂所谓室迩人旷耶?明两回里养疴,春来未通书,校课属辛培代庖,殆因南雍人事视柏溪迥殊,故兴趣索然耳。复颂
俪祺。
诒徵顿首
三月廿五
此札用“国史馆用笺”,当作于1948年3月25日。蒋、盛女儿盛逊诞于1947年12月6日,故有“抃庆”“掌珠”之语。
来到之江大学后,蒋、盛住在钱塘江畔,秦望山上,自是“江山之助”,更有师友夹辅。如蒋礼鸿恩师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为盛静霞批点其《碧蓧词》,当时在杭州的其他师友还有马一浮、徐震堮、任铭善、胡士莹等,酬唱之风不绝如缕,宜乎蒋、盛“词业精进”。
函中“旭初在史馆常晤,丁女士亦在史馆”。“旭初”乃汪东(1890—1963)之字,“丁女士”指丁宁(1902—1980)。“史馆”指国民党政府1947年正式成立的国史馆,汪东时任国史馆纂修,丁宁也在馆中协理图书工作。“远托两贤介绍”,指汪东远托蒋、盛介绍丁宁,希望认识晤谈,蒋、盛一方面与丁宁联系,另一方面也告知求助于柳诒徵。许绍光“回里养疴”,嘱人代课,“殆因南雍人事视柏溪迥殊,故兴趣索然耳”,今典如何不可确知,但中央大学复员后形势微妙,人事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以蒋礼鸿被中文系解聘为例,其本人推测因盛静霞为汪辟疆得意门生,新上任之系主任胡小石与汪辟疆派系对立,故而殃及池鱼。当时中大新旧人员变动频繁,作为“南雍双柱”之一的柳诒徵(另一为王伯沆)在私信中亦不无感喟之意。
三
礼鸿、锦霞两君惠鉴:
前荷手教,即复一笺,交一女士寄杭,似未达兄。《浙江学报》已读大著,荷赐原本,尤感。评骘孙书及论墨学,皆有特识。钟先生近在杭否?之江风景,蕴蓄宏深,掌珠禀之先天,灵秀可想,敬贺敬贺。此颂
俪祉。
诒徵顿首
四月卅日
此札亦用“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用笺”,继前函复有“敬贺”“掌珠”之语,似应作于1948年4月30日。柳氏所问之“钟先生”即钟泰。
蒋礼鸿在《浙江学报》1947年第1卷第1期上发表论文《墨子间诂述略》,函中所说“大著”即此,“孙书”指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墨子间诂》。该文历数有清以来治墨诸家如毕沅、苏时学、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洪颐煊、俞樾、戴望等,特别表彰孙氏之功:“逮至瑞安孙仲容先生,始采诸家之长,抒独得之见,以为《间诂》一书,讹文隐义,宣究殆尽。信夫体大思精,日月不刊者矣。”同时又指出其书之疏略阙失,一一加以例证。该文得到了柳诒徵的认可与肯定,故而书札中有“评骘孙书及论墨学,皆有特识”之赞语。
汪辟疆书札一通
云从、静霞足下:
前得手毕,藉悉近况,教读之暇,从事箸作,备谂勤劳。近年整理国学之书,良楛不一,要之以鉴别材料、整理材料为无弊。《唐宋词选》亦属于鉴别与整理之一种,而又出之矜慎,故最为今人所欢迎。不佞所苦,近亦如旧。有时亦出外游览,但需人照顾,以防万一,惟不能自由行动耳。手此奉谢,并颂
春釐。
辟畺
一月廿五日
此札用荣宝斋精印笺纸,彩笺有溥儒所作之画,兼书唐代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诗。末署“心畲”,钤“溥儒之印”。
汪辟疆(1887—1966),江西彭泽人,名国垣,字辟疆,或作辟畺,又字笠云,晚年以字行,号方湖,别号展庵,此札落款处即钤“方湖”阴文印。汪氏在中央大学(1949年后改南京大学)前后执教达38年,著有《近代诗派与地域》《光宣诗坛点将录》《目录学研究》等,校录《唐人小说》,亦工诗,有《方湖诗钞》,风格清丽苍秀。
函中所谓《唐宋词选》,乃盛静霞与夏承焘合作,于1959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普及性的词选读物,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汪辟疆对“近年整理国学之书”,注重“鉴别材料、整理材料”,以为《唐宋词选》亦属此列,又“出之矜慎”,故而乐观其“最为今人所欢迎”。
据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夏先生1960年1月7日收到出版社寄来《唐宋词选》样书多本,其后陆续寄赠唐圭璋、马茂元、胡云翼、陈友琴、余冠英、陈翔鹤、周汝昌等友人。以此类推,盛静霞亦当同时呈书业师,并致问候。可推汪辟疆此札似作于弟子寄书问候之后,即1960年1月25日。
1954年,汪辟疆因高血压而中风,右肢瘫痪,故有函中“不佞所苦,近亦如旧。有时亦出外游览,但需人照顾,以防万一,惟不能自由行动耳”诸语。他在病中犹坚持读书撰作,又为学生在家授课。其后病情时有反复,终于因脑血栓不治逝世。
柳诒徵、汪辟疆不但是大学者,也是书法家。柳氏初学颜真卿,喜颜之端朴厚重,又深究于汉魏六朝碑刻及新出甲骨文,还受过清道人(李瑞清)的影响,书风碑帖相参,浑然天成。从这三通书札中亦可见其行笔迅疾,斩截爽利,气势恢宏,刚健峻洁。汪辟疆善学二王,乃典型之帖派书法,落笔洒脱,如行云流水。这通遗札应是汪氏右肢瘫痪后用左手所书,其毅力、功力皆可见一斑。
捧读前辈学人手泽,回首尘封已久的学林往事,领略彩笺笔墨中的文人雅趣,令人赏心悦目而又低徊不已。
作者:楼培
编辑:刘迪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