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南部城市埃因霍温的高科技园区,被誉为欧洲最智慧的1平方公里。整个园区形成了一个由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研究机构和服务型企业组成的完整创新生态系统。因为主张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机构,它被视为“全欧洲举足轻重的科技园区”。
这里的租金高过市中心的园区,却仍有很多企业排队等候。因为,企业进入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不仅意味着将拥有现代的办公空间和便利的服务设施,还意味着进入了成熟的商务生态系统,可与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和人才相互交流,拥有更多的商机与发展空间。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80%产品和服务上的突破性创新并非在正式会议或计划好了的头脑风暴工作坊里发生,而是专职人员之间非正式接触交流的结果。创新是通过非正式聚会和“混乱”的过程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有组织的程序产生的。埃因霍温园区更是深谙其道,从空间设计到设施、资源配备等无不融入开放、关联与共享的理念,都是在尽可能地制造“偶遇”,让这里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交易和交流。
比如,无处不在的连廊将大楼连起来进而将各个公司连接起来;再比如,可以停留的空间让园区内员工可随时驻足交流研究课题,唯一的公共服务空间交流街The Strip(涵盖餐厅、会议中心、休闲娱乐等)意在创造交流的空间促使更多的面对面交流。
此外,园区还提供了2.5万平方米的多用途实验室和洁净室,中小型企业可以共同来使用一些昂贵的设备,即使大家都在研究高科技,但却丝毫不封闭,而是开放地互相交流,让不同的想法碰撞,这也是为什么这里有那么多专利产生的原因。
为了制造“偶遇”,园区设计师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埃因霍温一个新近改造的创意办公楼里,楼梯窄到无法让两个人同时通过,两人相遇时,必须友好地打个招呼,侧身让对方通过。
早在125年前,飞利浦公司为埃因霍温市带来了电灯的光明。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全球参与者,飞利浦在日后埃因霍温转变成为一个活力勃勃的工业传奇的故事后面,是最大的推动力。城市由一个企业创造,企业在这座城市成长为世界著名品牌,或可算是“产城融合”的最佳范例。中国城市正在发展科技园区与创意产业,埃因霍温的经验值得关注。
编辑:陈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