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今天,博眼球的假新闻、极端言论,咄咄逼人的软文和营销广告等等,都让网络空间变得阴霾重重。在互联网成为人们主要生活方式的今天,营造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是普通百姓的共同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多元视阈下的网络空间治理”为主题的第七届闻天论坛日前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召开,面对目前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多元、机制复杂、范畴广泛的特点,与会学者就网络空间规则治理新秩序、网络空间技术治理新趋势、网络空间内容治理新模式等问题展开讨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在题为“三足鼎立下的中国传媒业”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目前我国的传媒产业形成了以传统主流媒体、民营机构媒体、网络自媒体三足鼎立的基本局面。传统主流媒体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民营商业媒体,势头迅猛,不断扩张。自媒体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媒体舆论联盟,三类媒体拥有不同的优劣势。面向未来,从4G向5G的技术变革有可能导致PC端崩溃,移动端得以优先发展,音频将拥有巨大市场。三足鼎立下的传媒业管理需要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新型竞合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邵国松教授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新思考”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个人数据已经成为了驱动人工智能运用的“新石油”,然而超级监控、用户画像、算法黑箱、数据泄露等问题已经给个人数据保护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平衡AI产业对用户数据的需要与个人信息保护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邵国松教授梳理了欧盟GDPR的AI立法和美国互联网领域的立法与管理现状。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他认为2018年9月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发布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将迎来专门立法。
亚太互联网研究联盟主席、澳门互联网研究学会会长张荣显以“网络大数据分析方法、误区及应对:结合人工智能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路径”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张荣显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文本数据要经历感知--利用机器获取数据、认知--机器理解自然语言文本与判断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数据覆盖度、数据测量、解释三大挑战,认知与判断阶段尤其困难重重。传统定量方法以研究人员为主导,收集到的是结构化的数据。而网络文本的大数据是非结构化的,着重描述性KPI结果的产出。纯靠机器的产出结果,停留在感知与弱认知的阶段。目前,机器文本分析也难以解决语境、文本具体指向、价值判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张荣显提出新的5W1H路径,以及将内容分析法融合在大数据技术平台上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徐清泉研究员作了“网络新媒体供给消费治理:反思与展望”主旨演讲。徐清泉研究员认为,网络新媒体引发传播供给消费生态格局重构。他对当下网络新媒体领域中泛娱乐化盛行和粉丝经济无限扩张等现象进行了反思,并对网络新媒体供给消费治理的未来也提出了自己的展望:要持续激发万种创新潜能;管理主导和治理选择;网络新媒体迫切需要建立顺应自身规律的治理体系;技术管控、法治跟进、巧疏慎堵还是治理王道;媒介技术不断普及升级会开启智能化治理的新空间。
本次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协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60余名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作者:陈瑜
编辑:陈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