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风貌是城市的重要肌理,是活着的可以阅读的城市历史和艺术,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传承文脉 保护城市历史风貌”课题组,深入调研本市中心城区的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郊区的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梳理和分析历史风貌保护利用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突出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文汇智库版今摘编调研报告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调研报告总结了近年来本市历史风貌保护利用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是历史风貌保护利用的认识和理念不断提升,从注重单体保护到注重成片保护;从“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到“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从保护历史风貌到保护历史风貌与改善民生并重。
二是以法规、规划和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制定地方法规和政策,编制保护规划,健全管理机制。
三是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对象体系基本形成。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街坊);确定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公布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文物建筑。
四是历史风貌活化利用初见成效。
上海在历史风貌活化利用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形成五种较具典型意义的利用模式,为进一步探索活化利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步高里模式
成片保护性修缮的模式,严格按照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进行修缮,确保房屋安全,改善居住功能和居住条件,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保持原生态的历史生活场景,城市人文记忆得以有效传承。2007年,该模式首先在旧式里弄步高里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在长宁区愚园路风貌保护道路沿线保护性修缮中复制推广。
■思南模式
将原有居民置换搬离,对历史建筑原汁原味、修旧如旧进行修缮,保留历史建筑原有样式,调整使用功能和商业业态。该模式因在思南公馆首次实施而得名,后在黄浦区外滩源一期、徐汇区建业里复制推广。
■春阳里模式
2017年,该模式在虹口区春阳里改造中得以采用,取得成功。该模式针对保护等级不高、属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及风貌保护街坊内明确为一般保留建筑的旧式里弄房屋,在保护历史建筑整体风貌、建筑肌理的前提下,对房屋内部进行整体改造,增强房屋安全性能,增加厨卫设施,完善使用功能,改善居民群众生活条件。该模式在普陀区金城里、黄浦区承兴里复制推广。
■新天地模式
该模式因首次采用于黄浦区新天地开发而得名。根据该模式,原住户动迁搬离后,在保持建筑风貌原有形态的前提下,根据商业经营需要,从房屋结构、内部空间到公共活动空间进行全新改造。经过改造,新天地既保留了原有石库门里弄建筑风格,提升了地区功能和价值,同时改善了居民群众居住条件,实现城市更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城市文脉保护的多赢。
■田子坊模式
该模式通过租赁、转让、置换等方式,逐步把田子坊地区的旧厂房、旧民宅改建成画家工作室、设计室、摄影室、陶艺馆、时装展示厅、特色餐饮、特色零售等经营用房。该模式由政府改善基础设施,企业、商店和艺术家等社会力量介入活化利用,社会力量本身的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杨逸淇 陈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