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的课后服务课程又“上新”了——该校通过购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优质资源,《时装设计》课程被纳入课后服务“330课程”的课表。
其实,这已经是延安初中与上大美院的第三次合作了。在此之前,《木质机械装置》《定格动画》两门课,都是学校课后服务课程里的“大爆款”。
一所大学与一所初中有如此默契,是纯属巧合还是另有原因?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两所学校“牵线搭桥”的,是一个类似“大众点评”的专业平台——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
随着“双减”落地,眼下,上海的小学、初中学校基本实现了课后服务全覆盖。但不少学校也面临一个现实问题:除了深挖本校教师潜力,更多融合校外教育资源共同开发、打造的“330课程”,质量如何控制?价格是否合理?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应运而生,致力于为课后服务的供需双方做好“信息红娘”,围绕“330课程”的质量和价格寻求更优解。
选择优质“330课程”好比超市购物,简单!
“想要找到一门理想的330课程,太难了!”在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的心里,“330课程”和学校里传统的学科类课程定位完全不同。课后服务阶段的“330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更多孩子发展兴趣爱好,让个性、特质更鲜明。
那么,哪类课程更契合孩子的这一需求?许军和不少一线教师充分交流,大家达成共识:设计创意类课程以及动手动脑并用的课程,更适合纳入学校“330课程”的范畴。
比如,在学校里,不少学生甚至老师都对服装设计表达出浓厚的兴趣,虽然缝纫机和布料容易采购,但对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授课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师生们的“服装梦”也一直搁置。直到2021年,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上线后,许军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引入了《时装设计》《木质机械装置》等课程,如获至宝。
这学期,上海市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与上大美院合作的课后服务课程,达到10门。
“随着课后服务不断深入,学生和家长对于课后2小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作业辅导不能满足学生们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校长杨扬告诉记者,第一次登陆平台,在看到了上千门课程后,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
“过去,为了选择一门适合的‘330课程’,我们要和各类社会机构对接、磋商,简直像‘大海捞针’;现在有了平台,提供的课程信息明明白白,选课就好比在超市里挑选食品那样简单,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杨扬说。
借助平台的信息“导航”,在近2年时间里,大宁国际学校已选择、购买了多门课后服务课程。小学学段的《奇幻装备》《定格动画》《色彩创想》,初中学段的《杰作博物馆》《时装设计》等,都成为学生们的“最爱”。
记者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了解到,如今,该平台已积累了3008门公益课程和1852门送入校园的服务课程,涵盖科创、艺术、体育、综合等四大学习领域,包括讲座、微课、录播课程等多个类型。平台为机构和中小学供需两方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助力资源对接。
比如,作为课程资源输送方,仅上大美院一家机构就为全市30多所中小学校输送课后服务课程,每学期惠及的学生班级达到70-80个。
动态管理机制,
确保平台“上新”课程价廉质优
除了方便快捷,让校长们感到放心的是,在平台上挑选的课程,价廉质优。
以《时装设计》一课为例,许军介绍,此前也有社会机构给出过报价,大大超出了学校可以承受的范围。如今,学校引入的课程价格仅为原来报价的三分之一。“公办学校要体现出普惠性的特点,低成本是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许军直言。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介绍,在素质教育“大众点评”平台上,一门课程在“上新”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比如,输送课程的机构应具有相关资质,授课内容要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此外,平台还对课程的价格给出明确的指导区间,设有价格上限。
陆晔记得,2021年底该平台刚上线时,首轮就征集到了来自702个机构(单位)申报的4821门课程与活动。最终,经过120名专家的三轮把关筛选,共有来自337家机构(单位)的985门课程与活动成功登陆平台。这些机构中,高校、科研机构、国企等单位占比60%,其余社会培训机构等占比约40%。除了“前置把关”,如今,这个素质教育的“大众点评”平台还会实时对报送的课程进行审核,并设有动态调整机制。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大宁国际学校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