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的中共一大纪念馆里,留下了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1300多名小学生的身影。开学后,几乎每个学生都拿出了化身“小小讲解员”的视频。视频里,他们乐此不疲,有的打起快板、有的说着上海话、有的一口流利英语……有模有样地讲起他们所熟悉的那段红色过往。这些视频,同样也出现在党的二十大代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的朋友圈里。
“总有人问我,十几年前为什么会想到带孩子们去中共一大会址做小小讲解员?孩子们弄得懂,讲得清吗?经过这些年实践,我的答案很肯定:在儿童情感启蒙的关键阶段,只有在他们心里种下红色的种子,他们才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在吴蓉瑾看来,教师是培根铸魂的职业,面对在黄浦江畔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播种一颗信仰的种子、守护一颗跳动的红心,是她坚定不移的使命与职责。
用孩子们能懂的方式,播撒红色初心
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在市中心黄浦区,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
多年前,吴蓉瑾第一次带学生去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就注意到,孩子们很开心,但就是听讲解时“不认真”。对这个其他老师眼里的“习以为常”,吴蓉瑾则多留了个心眼。那次参观后,她多方调研,提出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的小讲解员队伍——“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2006年初,在中共一大会址工作的杨宇作为校外辅导员走进卢湾一中心小学,给这些小讲解员培训。几十分钟讲下来,孩子们的眼神依旧似懂非懂。在一旁的吴蓉瑾则大胆建议:“能不能在你们的指导下,让孩子们自己来写讲解稿?”
随后几个月,吴蓉瑾带领孩子们和杨宇她们一起查资料、讲故事、聊天、磨稿,用儿童化的语言把解说词变成了一个个精彩小故事。很快,全国第一个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导、小学生执笔的儿童版讲解稿就此出炉。再后来,这支小讲解员队伍又陆续有了沪语、英语、连环画、快板等多种讲解版本。
曾绘制首份中共一大会址连环画版讲解稿、还为其设计儿童版门票的戴橙戎,如今已是一名大学生。当年的那些画面,他至今念念不忘:“我很想重回那里,参观新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并为学弟学妹们重新绘制一本连环画手册,把这些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17年来,像戴橙戎这样的“传承人”越来越多。不少已进入初中、高中学习的小讲解员们仍会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培训。因为童年这份经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情感更炽热、更真切。
如今,“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成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必修课,覆盖全年级实施。从小随父母在国外长大的二年级学生王雅晴,在当了一年小讲解员后,最近刚在上海红色故事大赛中拿了奖。平时坐地铁路过一大会址新天地站,只要有时间,她都会拉着妈妈下车,到中共一大纪念馆走一走,如数家珍地给妈妈当“导游”。
九月开学后,中共一大纪念馆给卢湾一中心小学发来了新馆的双语解说词。很快,小讲解员们就完成了对解说词的儿童化改编。国庆长假期间,很多学生自发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前,声情并茂地练习起来。
“这版最新的讲解稿,孩子们改动不多,因为其中大部分内容,他们早就已经‘内化于心’了。多年实践表明,孩子们听得懂,也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信仰的传承人。而打开这扇心门的‘钥匙’,要靠教育工作者去仔细寻找,并非让孩子们随便拿个场馆的讲解稿背一背。”吴蓉瑾说,用理想浇灌童心,用童声传颂信仰,用儿童所能读懂的方式、让每个孩子在切身体验中感知党的历史,这就是她找到的那把“钥匙”。
搭建沟通心灵的桥梁,情感教育18年来“雷打不动”
吴蓉瑾不仅是“红色初心”的播种者、也是情感教育的倡导者。办一所有爱的学校、做一名仁爱的教师,是扎根基础教育28年的她身为一名老师、一位校长的初心。在她看来,对于这些幼小的心灵而言,人格与情感的健全是他们成长路上重要的必修课。也因此,在卢湾一中心小学,情感教育成了18年来“雷打不动”的一堂必修课。
每周,吴蓉瑾都会利用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为孩子搭建沟通心灵的桥梁。最近在五(5)班的一次情感教育课上,听说吴蓉瑾即将进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孩子们眼神里既有不舍,又有期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希望吴校长能邀请北京的朋友到上海,到一大纪念馆看看,听听小讲解员的讲解;到学校走走,参观下“云课堂”、体验一下“中国人过中国节”的主题活动……
“这些年,我们除了关注孩子们自身的情感需求,还特地在情感教育中,融入了一部分涵养家国情怀的内容。因为这一代学生,自小吸收的信息就很多元,很多孩子的偶像都是卡通动漫人物。在这样一个情感培育的关键期,我们希望通过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的小家、大家、国家有更多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吴蓉瑾说。
自主研发的“云课堂”,为孩子身心健康护航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孩子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中国人过中国节”活动,今年也已进入第18个年头。这么多年,年末的这场迎新大戏总能让兴奋的孩子们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着手为之准备。从老上海风情到中国戏曲、从中国发明创造到中华美食,五年一轮转,每个孩子都留下了贯穿整个小学生涯的难忘情感记忆。
还有学校这些年自主研发的“云课堂”“云手表”,乍一看是高大上的信息技术手段,但其实处处“以学生为本”。在这些高科技背后,同样蕴藏着吴蓉瑾“教有真情,育无止境”的教育理念——有“胆小”的学生碰到难题心跳总加速,体育老师就结合课堂数据让他去练习攀岩,很快就变得自信满满;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射击项目学会了“屏息凝神”,专注力也跟着提升了。
“借助这些信息技术手段所采集的数据,除了能简单地判定学习成绩和对错,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从数据里关注、了解和读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慢慢帮助他们调节学习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渐渐成长为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吴蓉瑾说。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袁婧摄 部分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