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在探索新文科建设方面有了新动作。今天(10月10日),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揭牌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杨晓雪宣读《关于共建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决定》、并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主任王宁共同签署《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共建协议书》。
记者了解到,建校以来,上海交通大学走出了文化大师李叔同、画家朱屺瞻、音乐教育家沈心工、表演艺术家卢燕、翻译家傅雷、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等一批文化艺术名家,带动影响了一代代青年学子。近年来,学校在基础文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此次入选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共建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表示,这是学校新文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学校将以此为动力,继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文艺理论研究队伍。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将在经费支持、办公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全力支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将基地建设成国内国际文艺评论家互动交流的高端平台。
“此次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的成立,是上海交通大学探索新文科建设、推动校内相关资源整合升级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文联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机。”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沈文忠表示,未来,希望双方能够继续在人才培养、干部交流、平台建设、品牌活动打造、课程体系创新等方面形成合力,进一步营造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文艺评论新格局。
“当今,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和区域文化的发展,既呈现出宏观一体化的倾向,又暗藏着尖锐的差异化冲突。中国当代文艺评论肩负着在这一格局中参与国际对话、建构国家形象、促进文明互鉴的特殊使命,这就亟需一种‘国际化批评’新范式。这一新范式以中国实践为背景,以回答中国新时代审美之问、艺术之问为导向,是对中国文艺实践的理论关照和理论反映。”在今天(10月10日)举行的“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文艺批评”高峰论坛上,谈及如何推动中国文艺理论走向世界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如是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际学界的世界文学研究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主任王宁说,世界文学近十多年来已成为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的又一个热门话题,在这方面,中国学者的贡献不可忽视。“我们中国学者研究世界文学要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也即从中国的立场和视角对‘西方中心主义’式的世界文学观进行修正甚至重构。”
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分别围绕“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国际学界的对话”“中国戏曲在海外的研究和接受”“中国当代小说在法国——‘汉学’主导下的翻译与接受”“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作为——基于大学学术和学科建设视野的观察”“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阐释”“当代文艺批评要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文化大数据开辟文艺评论研究的新范式”等议题进行发言,着重思考了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研究和传播等问题。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主办。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