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在上海临港正式开馆,已然成为天文科普教育的重要地标。“上海有了世界一流的天文馆,还应有一座在世界上领风气之先的深海馆!”去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呼吁上海应该兴建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深海馆,与上海天文馆形成呼应之势,对应太空与深海探索两大前沿,构筑起“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交相辉映的科学文化高地。
在今年举行的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杨守业教授建言:在上海建设一座系统展示世界深海科技新进展的大型场馆。“上海深海馆可以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深海科学和技术为主题的专题展览中心,规模最大、内容和形式最为现代化的海洋馆。”
杨守业介绍,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和世界各大科学类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中,海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多以浅海和表层海洋、海洋生物等为主题,展示近几十年深海科学重大发现与技术重大创新的内容很少,且规模不大,主题也很分散。“依托上海的深海科技优势,我们需要打造内容丰富、全球领先的深海科技与文化宣传高地。”杨守业分析,上海建造深海馆,具有独一无二的科技实力与区位优势。上海和长三角是海洋科学、技术、经济三者共同的中心,我国海洋科技类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4个在上海,这座城市汇聚了全国海洋科技精英。
凭借深厚的学术支持,上海深海馆内容可包括科学、技术和文化(海洋探索历史与精神)三方面。其中,深海探测技术可借助当前科普场馆建设的最新技术手段,设置深潜、深钻(大洋深部钻探)、深网(海底观测网)三大板块;深海科学可呈现深海海底的“黑暗世界”,系统介绍大洋来源、板块运动、地球内部、海底生物、能源矿产、深海碳库、深海灾害等内容。在他的设想中,在上海建成的这座深海馆可以选址临港,形成与中国航海博物馆、海昌海洋公园呼应的海洋类系列展示场馆,与天文馆一起构建 “仰望星空、俯瞰深海 ”全球领先的博物馆。
此外,深海馆建设可以探索全新多元化的博物馆建设新理念,创新科普宣传新机制。杨守业举例,比如可探索上海市政府、临港的港城开发集团与民营资本共建共营共享模式。作为前期建设探索,可在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率先筹建一个以深海珊瑚群、热液、冷泉为主题的临展,为深海馆的策划探路。
“建造一座全球领先的深海馆将是彰显我国深海科技快速发展的靓丽名片,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一个壮举,将成为上海厚植科学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亮点,也必将引领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杨守业说。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