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在即将付诸于实施的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长三角一体化教育发展及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被列为上海增强教育引领支撑功能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上海教育领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家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进教育实现更高水平开放融合和更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及加快推动长三角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规划目标的自觉与担当。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长三角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进长三角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四点一线一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教育部和一市三省确定的年度教育工作重点。长三角始终处于全国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在引领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标杆引领作用,肩负着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教育合作与竞争的重大使命。
在长三角一体化教育发展中上海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围绕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将教育现代化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在区域教育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运作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协同协作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深化教育协作项目实施,建立配套政策联动制度,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流品牌、知名论坛和重大赛事,引领长三角一体化教育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教育开放融合发展新局面,为大国区域教育现代化联动发展努力探索新路。围绕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制,上海也正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有集中度、显示度的高品质教育服务品牌,努力建设长三角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更好地发挥示范区教育辐射带动作用。
在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战略规划要求,上海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属科研机构积极落实教育部的相关工作部署,全面参与监测评估体制机制建设和监测指标体系研发工作,推进长三角区域加快形成教育现代化良治善治新格局。
目前,作为长三角教育现代化协同监测体制机制建设基础的《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已由教育部正式发布。这套指标体系的研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了指标体系的思想性和导向性,系统梳理了党和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相关重要政策文件、实现了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体现了长三角一市三省的优势和特色,注重借鉴国际经验、提升了指标体系的开放性,注重广泛征求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意见、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这套指标体系在构成和框架上实现了一些新的突破:一是开门见山、将促进人的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监测评估出发点,二是强调各级教育学校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主要载体,三是关注终身学习、将教育机构监测从各级教育学校扩展到现代教育体系,四是强调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加快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五是立足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突出体现教育的服务和贡献,六是凝练长三角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加快提升长三角教育的对外合作交流与国际竞争力水平,七是充分反映和激发各地的教育发展优势和特色。
在上述七个大的部分中,前六个方面主要用于长三角区域整体监测评估,第七个方面主要用于各省市监测评估。
另外,这套指标体系在应用导向上还呈现出了一些重要特点:一是能够体现党和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方向及具体要求的导向性,二是能够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体系性,三是体现指标体系适用于国内和国际的可比性,四是针对区域和各地教育发展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完善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体制机制中更加担当作为。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了“推动建立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机制”的目标任务。在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实施路径及其体制机制探索创新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围绕推进长三角及一市三省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努力实现和发挥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4个方面的应用目的和主要功能:
一是监测评估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达成程度,即对照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及《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确定的2025年监测目标及要求,监测评估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水平、进展进步与监测目标达成程度,综合分析判断长三角教育现代化进程、成效与影响因素,为科学把握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实证基础;
二是监测评估长三角一体化教育联动发展状况,即分析判断长三角一体化教育联动发展的举措、成效、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客观评价区域教育现代化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教育联动和高质量发展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三是对一市三省教育现代化特色发展进行监测评估,即对照一市三省各自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教育现代化特色指标,分析判断各地教育现代化的水平与进展、目标实现程度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挖掘特色与典型案例,总结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优势与经验,诊断不足与短板,为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四是通过系统、可靠的监测评估及可行性比较,对照不同类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区域,分析研判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的亮点、特点、优势和不足,判断长三角教育现代化在国内、国际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总结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重要经验和典型案例,为长三角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与生态环境,为推动国家及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努力凝练对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教育现代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以高水平的监测评估引领长三角教育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协同开展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度安排,也是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需要突出和体现若干基本要求:
一是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监测评价的全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导,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局出发,以长三角地区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组织实施好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展现长三角区域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担当。
二是坚持协同、率先和高质量发展导向,领会、落实好党和国家对建成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的新部署,打破壁垒,通力合作,发挥好上海的“龙头”地位和带动作用,突出一市三省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协同互补、形成合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建设长三角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好局、起好步。
三是确保监测评价研究和实施工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建立教育部门、相关研究机构、高校、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参与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监测评估理论、监测评估工具、监测评估结果转化应用、监测评估制度等方面的专题研究,综合运用多方面权威数据信息,探索创新监测评估方法,保障监测评估结果的系统、科学和可靠性。
四是提高站位、为推进大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和适应长三角及一市三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差异性,统筹布局、全面推进长三角教育现代化这一复杂系统工作,把监测评价制度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并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标准开发建设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分析系统,努力实现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展示、查询服务等的智能化。
作者:张珏(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本报资料图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