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5月20日)举行的上海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民族地区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荣获“2017-2020年度上海市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民族地区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于2018年正式成立。在“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理念引领下,该中心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语言扶贫工作:以专业人才队伍和信息化教育手段,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打造了线上线下教育相融合的大规模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全国50多所高校1000多名培训老师参与其中,为数万名学员提供了个性化培训。如今,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培训“华东师大模式”已在全国多地结出了累累硕果。
试点泽普,攻克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难题
华东师大以新疆泽普为试点,打造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远程教育学习支持体系。该项目根据当地少数民族教师的实际状况,将声调训练作为突破口,快速改变学员的国语面貌;在此基础上,着重提高从事语文和数学教学的学员在说课和讲课时使用国语的准确性和流利度。通过一年的语言扶贫实践,华东师大开发了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新体系,研制编制了涵盖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3门学科,覆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共9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研发了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数据库,为新疆地区民族教师学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的提升量身定制了具有开创性的培训系统。
2020年4月,教育部组织50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口52个未摘帽贫困县开展教师普通话提升在线示范培训。此次培训是华东师范大学在新疆泽普开展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的实验项目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
同时,在此次教师普通话提升在线示范大规模培训中,华东师大还承担了对口帮扶新疆莎车县和伽师县的任务,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将“华东师大模式”再次升级。根据新疆泽普民族教师国语培训的经验,华东师大继续以声调训练作为突破口,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环节对近200位学员普通话语音进行了系统化、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小班异步学习为主、大班同步授课为辅,开展5个模块的课程,并结合开发的数字化助手软件,更高效地诊断学员发音偏误,提高培训的时效性。每位学员将通过日常业余时间的碎片化学习,接受不少于60课时的培训。
(由华东师大自主开发的作业批改系统)
优培“种子”教师,让普通话教育生根发芽
幼儿园教师在提升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区三州”的幼儿生活在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环境中,普通话基础较弱,如果在幼儿园阶段无法接受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进入小学则会出现“读天书”现象,导致学习成绩落后,还可能造成厌学、辍学,因无法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而再次陷入贫困。这已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0年6月,来自“三区三州”的7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在“空中教室”完成了为期10天的普通话培训。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受教育部语用司委托,组织开展的“三区三州”地区幼儿园普通话“种子”教师示范培训项目。经过普通话理论与实践、幼儿语言能力及训练策略等培训,这批教师将为“三区三州”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做培训,形成“一粒种子满园春”效应。
记者了解到,近期,由华东师范大学发起,与新疆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教育协同研究中心”将正式成立,6校合力打造民族地区语言教育智库,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相关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共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发展。
作者:吴金娇 符哲琦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