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回浙江老家过年了,但是我可以通过视频向爷爷学习剪窗花,大年三十和爷爷比谁剪的窗花好” “我已经画好了吉祥喜庆的花,让外地的长辈们看看我这一年的进步” “我和外地亲戚中的小辈们都拍好视频了,打算到时候在朋友圈里团聚过新年”……这些是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中小学生们今年留沪过年的“新玩法”。
春节回家乡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上海的中小学生家长有不少是新上海人,今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选择了留沪过年。新年虽然不能远行,但这些中小学生们用各种创意方式,“隔空”祝福远方的亲人。
学做窗花,传承记忆中的熟悉年味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高一学生俞洋与在老家浙江的外公新年有约。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高一学生俞洋的老家在浙江。他记忆最深的年味,来自外公。往年春节前,外公会早早备好红灯笼和对联,不仅自己会提笔写上一副,有时还让他来小试牛刀。外公的手很巧,总能剪出花纹丰富且寓意深远的窗花,除夕来临时,俞洋会帮忙和外公一起把一幅幅窗花贴上窗户。
这几天,俞洋常在家跟外公视频连线,让他教自己如何剪出有年味的窗花。在他看来,或许自己剪出来的窗花比不上外公剪的那般精致,但他也渴望在远离家乡时能够将这份充满年味的新春文化用双手传承下去。
他告诉记者:“我已经跟外公约好,等到牛年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瞬间,我们要同步贴上各自亲手制作的窗花,虽然相隔几百公里,但那时我们就会有最近的距离,不是面对面,而是心连心。”
宁波路幼儿园的孩子在给家乡亲人制作小礼物。
无独有偶,宁波路幼儿园那些不能回老家的孩子们,最近也在忙着筹备给家乡亲人的新春礼物。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用自己的灵巧小手,把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做成了一份份既环保又精巧的手工小礼物。小朋友们期待着,能够在牛年新春到来时,给远方的亲戚打一通视频电话,展示这份爱意满满的小惊喜。
一封封家书,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祝福
卢湾实验小学三年级的杜欣怡把她喜欢的花都画了下来,有年味浓浓的水仙花。
“亲爱的爷爷奶奶,很抱歉,今年没法回天津与你们一起过年了。往年大年三十,我们全家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去郊区放烟火……其乐融融的场景,我走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忘。快过年啦!爷爷奶奶你们要多买点吃的储备着,减少外出,降低感染病毒风险,一定要出门的话记得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别不舍得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四(8)班连成,这两天给远在天津的长辈写了一封信。
卢湾实验小学以“遥寄祝福”活动为载体,倡导学生关心远在家乡的长辈亲人,用画作、书信、手工作品、视频等形式传递对远方家人的关爱与祝福,期待再团聚。三年级的杜欣怡把她喜欢的花都画了下来,有年味浓浓的水仙花、代表希望的鸢尾花、承载祝福的薰衣草,打算一一为远方的亲戚长辈展示,送上新年祝福。
市十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生沙星辰通过母校的微信公众号,给学弟学妹们发来了一段倡议视频。
“各位学弟、学妹……做到‘非必要不离沪’。我倡议,让我们一起在上海过春节,让我们遥寄乡思,在线上转达对亲人的祝福,感受上海的节日温度,一起度过一个平安喜乐的春节假期!”提着自己手书的“我在上海过春节”楹联,寒假伊始,市十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生沙星辰通过母校的微信公众号,给学弟学妹们发来了一段倡议视频。部分原计划返乡探望祖辈或亲人的同学,在学校和学长的号召下,纷纷改变了主意,选择留沪过年,并用各种创意新方式,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作者:王星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图丨受访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