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为复旦大学围绕党的创新理论面向校内外推出的一套融媒体系列视频党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下称《纲要》)系列视频微党课正式推出。19讲每节课对应一个专题,20分钟时长辅以大量视频素材、历史镜头和动画技术等。
据介绍,该系列党课的授课教师均为近年来在复旦大学备受师生和社会欢迎的专家教授,既有桑玉成、黄仁伟等国内相关领域资深的领军者,又有李冉、沈逸等学界新秀,涵盖了复旦大学老中青三代人文社科学者。作为复旦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点理论辅导材料和理论宣传阐释成果,这一系列课程将陆续向该校干部师生和社会各界推送。
掰细掰碎:既坚持问题导向又坚持需求导向
“说实话,看到中央‘三个往里走’和‘多形式’等的要求,我们办公室就一直讨论,如何在复旦落细落小落实,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让复旦的干部师生学深学实。”为了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学校借助主题教育,在学员中专门展开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大家对理论学习都有思想自觉也高度认同,但客观上,日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也的确非常繁重。“甚至附属医院有的医务工作者,清晨门诊或上手术台前,才有一点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很难做到传统的集中时间、统一地点在党校课堂中学习,希望能创新学习载体、直接获取学习资源。”学校的党校负责人周晔提到,师生员工们普遍反映,希望能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利用日常工作生活的间隙开展理论学习。于是,20分钟左右的视频微党课便成为了大家最欢迎的选项。
“深入浅出”成为了这一系列视频微党课的鲜明特色,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也体现复旦人文社科综合、整体的学科优势,具有鲜明的“复旦”特色:既有宏大叙事,又有细致入微的比较分析,既论述理论的真理性,是经典理论的继承,又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征,不回避当前的社会热点,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
纵观系列微党课,这样例子比比皆是。
此外,嵌入大量视频材料和最新融媒体渲染技术也成为了该系列视频微党课的亮点。学员们看后纷纷“点赞”:“看到最新的国庆70周年大国盛典、C919国产大飞机试航、复兴号疾速飞驰等等特写镜头,就像看‘大片’一样:非常吸引人。”
“我们严格遵照《纲要》的框架、章节安排党课。虽然为便于学员们学习,每一章节我们都独立拍摄成一个专题,每一节微党课只有20分钟左右,是‘碎片式’的,但‘形散而神不散’,理论要站得住脚,一定是是一个整体。”主创团队表示,在与授课教师打磨课程时,‘三个讲清楚’尤被重视:要把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讲清楚;把它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讲清楚;把其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讲清楚。“这样才能使得学员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保证系统全面学。”
既有单一专题的理论解读“盆景”,又有十九章、十九讲的“百草园”,既见“独木”又沉浸在整体理论阐释的“森林”中。为了实现这样的整体性,该系列微党课致力于令理论阐释具历史纵深感,囊括中西方制度、道路、理论、文化比较的宽阔视野。而这恰恰是复旦学者的强项。
顾钰民教授在讲授“经典教科书上的、传统的社会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时,在视频中大量穿插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黑白镜头。这让很多90后、00后的学员看得目不转睛:“原来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是这样一路走来!很多画面我第一次看到!”
而沈逸研究员在“国家信息安全”一章的录制时,亲自带来了他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国家网信安全会议的《新闻联播》视频画面,原汁原味地讲述加上本人的“带入感”,瞬间将理论与人们的心灵距离拉近。
主创团队表示,系列视频微党课无论形式如何创新、载体如何灵活、技术如何炫目、语言如何清新,但目标是不变的: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复旦大学落地生根。
作者:卢晓璐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