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熟的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孩子做出榜样,从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原本想着暑假在家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可早晨七点刚过,妈妈便向读三年级的小威唤道:“小宝贝,快点起床吃早饭啦。”几声温柔的呼唤后,妈妈发现小威还没动静,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你怎么整天像个瞌睡虫,做事磨磨蹭蹭的,一点好习惯都没有!”妈妈一边吼着,一边掀起小威的毛巾毯,拉他起来洗漱……暑假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在妈妈的吼叫和小威的哭声中拉开序幕。
前一秒开心地拉着孩子又亲又抱,后一秒稍不顺心,就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暑假里,这样的“心情式育儿”不时上演,慈爱的父母转眼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让不少孩子心生恐惧,莫名委屈。亲子之间的相处真能这样随心所欲吗?心理学家指出,良好家庭关系的构建,首先要从情绪管理做起。
家里好像都是“雷”,不知什么时候就炸了
和班上一些天天奔波于补习班、暑托班的同学相比,呆在家里由爸妈轮流照顾的小威实属幸福。可一个半月下来,他却开始盼着早点开学了:因为一直呆在家里,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爸妈时常因为小威的生活习惯等琐事突然间大发雷霆,阴晴不定的情绪让小威感到害怕。“家里好像处处是‘雷’,不知什么时候就炸了。”小威说。
记者调查发现,像小威这样战战兢兢过暑假的孩子并不少,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家长还会不自觉地把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负面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一个周末,林巧(化名)带着一对子女,连同几家关系较好的朋友外出旅行。大人们围坐在一起打麻将,孩子们则围着家长玩耍,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不料,林巧手气不佳连输了几把,抬眼见到不停疯闹的孩子,气不打一处来,她顺手拉住疯跑的儿子,狠狠朝着屁股打了几下,孩子哇哇大哭,家长们不欢而散。事后,林巧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失态,连忙搂着儿子又亲又抱……
如果说,平时孩子上学时,家长们更多扮演的是“陪读者”的角色,每天不忘“作业写完了吗”“考试了吗”“成绩怎么样”的“灵魂三问”,亲子相处倒也简单;到了暑假,父母则成了“24小时保姆”,全方位的亲子陪伴愈加考验情绪和耐心,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活习惯等细微日常一不小心就成了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温馨的家庭氛围瞬间被撕得粉碎。
情绪化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将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高兴了怎么都行,月亮也能摘下来给你;不高兴了一言不合就又打又骂。”生活中,“心情式育儿”的父母常常有这样的“神逻辑”:“你是我生的,就要听我的”“我说的话不论对错,都是为了你好,听话才是好孩子”。
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心情式育儿”,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陈小文直言,过于情绪化的育儿方式,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孩子不是宠物,而是具有独立意识和想法的个体,是与成年人一样的小小人儿。”许多孩子长大后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其实都源于儿时与父母关系疏离,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爱。
因为坏情绪更容易传染,在情绪化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天生缺乏把控情绪的能力。当父母带着负面情绪与孩子相处,孩子非但不能明白道理,也许还接受了“以暴制暴”。
真正成熟的父母,应给予孩子持久而稳定的爱
作为生来就是“情绪化动物”的人类,父母究竟该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陈小文认为,家长首先要明白,情绪化的表达和言语上的说教往往是最无用的教育方法。家长若发现孩子有睡懒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可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孩子做出榜样,从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教授崔丽娟看来,担负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家长也是“普通人”,当控制不住情绪时,家长也要向孩子道歉,用行动引导孩子要懂得管理情绪,努力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沪上一位特级校长表示,亲子之间的相处其实也要有明确的规则,而规则的设定应从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兼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得到孩子的认可,而不是根据家长个人的判断和喜好。
真正成熟的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持久而稳定的。“你犯了错,我会平和地接纳你的错误。我会要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我还是爱你。并且‘我永远爱你’,跟我的情绪无关。”网络上,一位爸爸的反思道出了亲子相处的真谛。
作者:张鹏
图片:袁婧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