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做到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我自己并非聪明过人,但是我比别人肯吃苦,肯比别人多勤奋、多学习、多动脑。
校园生活只是青春的一个驿站,一个温馨的中点,人生之旅一个艰难的起点。与社会相比,校园毕竟还是一个小世界,还算得上是一块净土。环境转换,人事皆非,踏入社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和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
人世间同学和老师是最亲近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不必讲任何条件和代价的,无论走到哪里,“复旦人”就是我们相见时最亲切的问候和称呼,“复旦人”就是我们相亲相爱的理由。希望今后同学们之间互相扶持,互相爱护,不要让一个人掉队,不要让一个人孤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被评为“大国工匠”,他带领着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成为中国内镜治疗标准的制方,更是成为全世界的内镜治疗的标杆。这个中心还培训了包括美国梅奥诊所、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在内的国外学员120余名。
今天,在2019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周平红勉励学生们坚定梦想、低调做人。
以下为演讲原文:
各位尊敬的领导和老师、各位来宾和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和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同学们已经在复旦校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这里,你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丰富了人生。每年的六月,都是复旦校园里最激动人心又充满伤感的季节;今年的此刻,在这个多雨的黄梅季, 感谢大家汇聚一堂,使得同学们有幸在这幸福时分辞别校园。
作为复旦的校友和老师,我1986年进入上海医科大学,1992年毕业后进入中山医院工作至今,其中1997年攻读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毕业。尽管到了已知天命的年纪,但对今天这样的告别始终记忆犹新。校园里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给每一位同学留下了许多酸甜苦辣的记忆;春夏秋冬、年复一年的四季更替,更记录着我们永生难忘的喜怒哀乐。
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在复旦校园度过,此后让我们回忆起大学时光,总有一两个让人感到温馨的故事,总有一两个让人心动的场景。
往事悠悠,岁月如歌。复旦校园是一片真正的热土,也是充满希望的圣地。希望大家不仅在这里发芽萌生,也在这里喜获硕果。目睹同学们由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看到大家对于母校的款款深情,作为校友,身为老师,我感到十分的欣慰,为自己曾经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倍感骄傲。
回首来路,正是当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老师们的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精神教育、培养了我,为我今天成为“大国工匠”、国际知名内镜微创治疗专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4年我开始学习内镜技术,当时中国在内镜外科微创切除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在学习西方国家先进内镜治疗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微创治疗新技术,2009年我们的内镜技术开始登上国际舞台。10年来,我们在世界各地大会演讲和手术演示300余次,向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知名大型医院推广新技术,开办境内、境外培训班近百期,培训了包括美国梅奥诊所、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在内的国外学员120余名,今年4月就有6个不同国家的内镜医生同时在中山医院学习内镜技术,这些年也吸引了国外50多位病人前来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手术。
如今,中山医院内镜微创治疗水平已是全球领先,真正做到了:病人“回头看”、同行“点头看”、世界“仰头看”。
这一路走来,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在复旦校园里培育出来的复旦精神,就是“学习加创新,超越并引领”的拼搏精神。
3年前,我有幸获得了全国“大国工匠”的荣誉,有记者问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什么?我说: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做到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我自己并非聪明过人,但是我比别人肯吃苦,肯比别人多勤奋、多学习、多动脑。
我是从事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工作的。中国人讲究眼见为实,以前胃镜和肠镜主要用于检查、发现胃肠病变,后来发现小的表浅病变可以采用圈套器套住病变进行电切,但对于大的胃肠道息肉和早期癌只能采用分块电切,像分块切下北京烤鸭皮一样,这样分块电切很容易遗漏肿瘤在伤口上导致肿瘤复发,我们在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一种叫黏膜剥离的技术,像铲草皮一样整块切除表浅的早期癌,大大降低了复发率,病人住院时间短,2-3天就可出院,恢复也很快,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于生长在胃肠道夹层之间的肿瘤,以往认为不能胃镜下切除,因为很容易发生穿孔。想必大家都吃过猪肚和猪肠,人体的胃肠道管壁菲薄(仅仅2mm),管腔狭小(仅仅3cm)。穿孔在以往对于内镜医生来说那是一场灾难,意味着病人要马上转到手术室去外科手术修补穿孔。从2008年开始我们开发出几种不同的穿孔缝合和修补方法后,现在可以像挖土豆一样切除深部夹层肿瘤,使以往深部夹层肿瘤内镜切除的不可能变为可能,现在甚至能通过肠镜进行阑尾切除,通过胃镜穿破胃壁进入腹腔进行胆囊切除。这十三年就做了一件事,就是使内镜下微创切除治疗:由表及里,由内而外。
这十年创立的“中山内镜”国际顶尖技术品牌,一方面可以造福更多的病人,同时也在为更多的学生和年轻同道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消化内镜界每年5月份有个国际大会叫DDW(消化疾病周),每年DDW大会期间都有最具分量和影响力的“内镜世界杯”视频大赛(would cup of Endoscopy),2013年我有幸作为选手参加大赛,2016年我又有幸担任大赛裁判,2019年,今年5月21日我们中心何梦江医生勇夺大赛亚军,这些都是中国消化内镜历史上的第一次!
我们常说“中国足球不行”,但可以自豪的讲“中国内镜很行”!我坚信再过三年,2022年前我们能、一定会捧回“内镜世界杯”冠军奖杯。因此,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有幸作为教师代表的我,衷心希望同学们能“伴青春出发,携无愧归来”。特提出以下几点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首先,要有博大深厚的情怀,大爱无疆。我们要永远怀有一颗宽容仁爱之心,在这个复杂纷纭的社会中,很多事情我们都无能为力,但是只有爱、善良和宽容是我们每个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爱可以温暖人生。宽容是来自于心底的善,能使社会和谐丰富,使我们自己心平气和。
其次,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大任无怨。天降大任,忧国忧民,苦劳身心而无怨无悔。人生百年,雁过留声,适应环境而能改造环境者乃为担当大任者。历史的发展总是需要有人身先士卒,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天之骄子,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倾情奉献。
第三,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大智若愚。校园生活只是青春的一个驿站,一个温馨的中点,人生之旅一个艰难的起点。与社会相比,校园毕竟还是一个小世界,还算得上是一块净土。环境转换,人事皆非,踏入社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和反差可能会越来越大。在校时,有老师呵护你,宠爱你。而一旦踏入社会,我们就要有承受挫折和遭受冷遇的心理准备,生活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人。踏入社会,首先要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抱负,最终才能改造环境。
最后,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无论身居何处,母校应永在心中。虽然校园的生活,不一定那么完美,有怨言有误解,但是此时此刻一切都将化为分别的惆怅和那青春难以磨灭的记忆。现在或许你们还不太懂得毕业的含义,但是当你们走上社会、体验复杂人生之后,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也许你今天对此情此景还很淡漠,但是当你们10年、20年之后再回首,就会觉得这是最难忘的时光!
当你们走上社会大家天各一方,遥想当年的梦想而环顾周围的现实时,你们会更进一步感受到同学和师生之间友谊的重要和纯真,除了亲人,人世间同学和老师是最亲近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不必讲任何条件和代价的,无论走到哪里,“复旦人”就是我们相见时最亲切的问候和称呼,“复旦人”就是我们相亲相爱的理由。希望今后同学们之间互相扶持,互相爱护,不要让一个人掉队,不要让一个人孤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同学们,未来的世界是你们大展身手的舞台,也是检验你们才能和品质的战场。今后无论你身居何处,希望同学们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校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努力向上。在华夏大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期待你们筚路蓝缕创业成功归来时举杯同庆的美好时刻。
复旦校友,这一终生不改的称谓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梦想不灭,定有未来!
谢谢!谢谢大家!
作者:周平红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