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上海戏剧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院长黄昌勇发表了毕业致辞演讲。
他说:上戏的同学是幸福的,学校里有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养成了浓浓的师生情,走向社会,这份情谊还会不断延续、增长!上戏之所以能保持卓越的地位,就是因为上戏有一批又一批表现优异的学生和一大批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把教书育人看成天职的好教师。在今天这样一个过于用数据量化的时代,上戏还有一大批心系学生、躬身实践教育教学的老师,有热爱学校、心怀理想、勇于创新的好学生。这就是上戏的精神和气质。
以下为演讲原文:
亲爱的2019届毕业生,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这篇发言稿是前天,从挪威卑尔根回国前夜开始起草,在回上海长途飞行中完成的。这次受学校委派,10天欧洲访问,压力很大,不是因为访问日程安排的太满,主要是面对这篇发言稿,我不敢怠慢。
这些年,有一个现象,海内外各大高校院校长们都争先恐后在比拼各自在毕业典礼或开学典礼的演讲,甚至变成了人们一年一度的期待。这些天朋友们给我发来不少校院长们的精彩演讲,他们意思其实是提醒我:看你今年会怎么讲。我对今天的发言,早就定下一个基调,也就是这篇稿子的标题:你好,2019毕业生。这是一声平实的问候,也是一句真诚的祝愿,更是一次满心的感谢!
先说说问候。上戏是一个小学校,今年共有529名毕业生,本科417名,硕士97名,博士15名,其实作为校领导,我内心一直有一个设想,在每一位上戏学子就学期间,我能否与他们要么谈一次话,要么共进一次午餐,要么做一次有效的讨论 ,要么一起参加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可是很遗憾,至少你们这一届没有完全做到,就连你们今年所有的毕业汇报、演出我也没有能够场场都到,我只能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问候。
其实在今天,做大学校长,哪怕在上戏这样小规模的学校也很难,新学期伊始,我下了决心每周要用半天时间听课,可是坚持了五周就破产了。当然,能够坚持五周也不容易。我常常在思考,如果我们的大学校长和校领导能够经常在课堂上,在排练场,在剧院、在实践基地、在学术论坛上,与老师、同学们一起研讨、一起学习,共生共长,我看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就会真正得到落实和保障。我希望这个目标在下学期能够实现。
再说祝愿。也是借这个机会,愿大家毕业了,都有更高远的天空可以任意翱翔,有更精彩的未来可以期许、有更美好的人生可以拥抱。每一位毕业生都有新征程、都有新气象。
最后说感谢。首先还要感谢家长们,你们与同学们当初一起选择了上戏,把自己青春少年写在上戏的历史画布上,从此上戏校友名册上多了你们的名字;感谢全体教职员工,在办学条件薪酬各种不如意的情况下,尽心尽力的付出。
关于大学,我们往往强调高水平的师资对大学的重要性。其实,大学还因为有大学生而存在,正是有了同学们的光与影,校园才充满了生机活力和万千气象,也因此,我们教职员工才有了服务对象、才显出奉献的价值。但我知道,同学们在读期间还有很多不如意,有时食堂不到12点下课就没有饭菜了,华山路校区同学们要穿过整个校园才能去洗个澡,红楼教室的道具总是那么破旧,莲花路黑匣子的设备早该配齐更新了,还有个别教师的课同学们真心不想听,你们都忍受了,今天我在这一并感谢大家的包容。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从农耕到工业化时代,教是占有主导地位的,信息化时代,教与学的关系开始改变,在未来的智能时代,大学的教与学都可能有一个整体性的转型。但不管时代和科技怎样变化,教育中仍然有着那些恒古不变的价值存在,在上戏工作这么多年,我观察起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有着很多大学难以建立的良好师生情谊。
旅美数学家邱成桐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他中国目前很多大学教师不认识学生,或许万人几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学真是这样,但我想告诉他,这种情况在上戏不存在。这学期,我听过舞台美术系邵旻老师的服装设计课,课讲得优雅从容,娓娓道来,我注意到她能不时叫出每个同学的名字,感觉好像还是用很亲切的称呼,能感受出师生之间的融洽;我经常看学校老师们的朋友圈,因为朋友圈就是晴雨表,我们不少老师的朋友圈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校生的学习和生活、教与学的喜悦与苦恼,包括甚至已经毕业多年的校友的收获与成功。我知道表演系罗韧老师的朋友圈最多的信息就是她的学生和她家的两只猫,前天看了她的朋友圈,看到发布的是17表演系迈斯纳班考试暨汇报,遗憾的是罗老师现在只展示最近3天的朋友圈。
我也是从朋友圈中知道播音与主持专业董健老师时不时把全班同学拉到自己家里改善一下伙食,师徒间其乐融融。上戏依靠的就是一大批全心全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生身上的老师,他们带学生训练、伴学生成长,不为名利,年复一年,甘之如饴,把教书育人看着一生最大的事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就是生命线。
导演系韩雪松老师也是一位一心扑在教书育人的好老师。12级的两位毕业生分别考上了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生,就迫不及待在朋友圈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大家应该注意到刚刚结束不久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赛参演的51台剧目中上戏军团很是显眼。导演系校友白皓天,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一人导演的两部大戏正式参加比赛,其中《谷文昌》获得文华大奖,韩雪松老师和导演系同仁比校友白皓天本人还要高兴喜悦。
上戏的同学是幸福的,学校里有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养成了浓浓的师生情,走向社会,这份情谊还会不断延续、增长!上戏之所以能保持卓越的地位,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批又一批表现优异的学生和一大批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把教书育人看成天职的好教师。我们欣慰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过于用数据量化的时代,我们还有一大批心系学生、躬身实践教育教学的老师,我们有热爱学校、心怀理想、勇于创新的好学生。
我觉得这就是上戏的精神和气质。
今天我们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校时表现优秀重要,毕业后表现优异更重要。上戏专业发展的融合性,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和互通,在人才培养上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效用。不同专业的交流和互通,近年来教务处主导的联合作业,学生口大创实践平台等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我看到今年表演系的毕业作品《哈姆莱特》戏中戏就有戏曲学院木偶专业同学的精彩表演,导演系的毕业大戏《我不是潘金莲》有浓郁的中国戏曲风。我们的毕业生常跨专业而且成绩不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学工部和团委举办了“校友回家”这样的好活动,本学期邀请了艺术管理专业王士龙、赵聪两位校友,他们当年都是跨专业从外校考到上戏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毕业后选择了创业,他们3个人,10个月,30集国内首部辩论题材青春剧诞生,芒果台独播,豆瓣评分高达7.7。他们在分享会上这样激励我们:为了梦想的万一,做好一万种准备。他们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先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们的创业团队是建立在上戏人的大平台上,因而,他们在分享会上提出“双一百”的概念,即在大学期间认识100个人,读100本书。我赞成认识100个人,但100本书好像少了点。
据说今年是影视界的寒冬,对上戏毕业生就业受到一些影响,其实我认为这反而给了我们大浪淘沙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帶着当初进校时的初心和豪情,加上在校这几年的历练,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今年的“我要走向毕业典礼”选拔中,有10位同学走上讲台,他们心目中的学校是这样的,戏文系施敏学同学说:上戏是梦想、上戏是家、上戏是美好的青春。研究生何雨婷同学回忆她在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时萌生在外百老汇做戏的疯狂念头,她说没想到学校愿意陪着她一起去疯,结果当然是戏上演了,还疯出名堂。因为这次创举,学校决定每年支持留学北美的上戏同学在纽约上演一部戏。
在发言中,同学们描述着自己可爱可敬的老师,比如列举了戏文系对同学要求严格的班主任姚琨老师一系列光辉事迹,对这类“魔鬼”型老师,同学们一开始是抱怨,可说着说着,言语间透露出的却是爱与尊敬!
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待人生长河中的起伏,电影电视学院陈泳翰同学说:如果觉得你现在的角落太暗,没关系,请走到舞台中央来。他们说上戏的学生能站在舞台中央接受雷鸣般的掌声,更有面对挫折百折不挠、重新出发的勇气!
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大学排行榜、各种各样评估,上戏人必须要有定力,坚守立德树人,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核心使命。我们脚踏实地,我们也要登高望远。建校70多年来我们已经培养一大批社会领袖和精英,以及行业中坚力量,这些年我们在校师生和校友不断争金夺银、捷报频传,续写着上戏的荣光和辉煌。
同学们,今天我们毕业了,离别总有愁绪,走出校园,屋外总有风雨。但别忘了,在校园结下的师生情、同学情是真挚永恒的,你们有了成功,我们一起分享;你们遇到困难,我们共同分担。
别忘了,母校那永远关注你的目光!
谢谢大家!
作者:黄昌勇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