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曾经与邓丽君齐名的歌手陈美龄,将自己第三个儿子送进了斯坦福大学,而在这之前,她的大儿子、二儿子和她本人都是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
“好厉害!你是怎么做到的?”
在不断被人问起教育经验后,陈美龄把自己的育儿心得写成一本书——
《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最近,她本人也来上海做宣传,63岁的年纪,看照片完全看不出。
告别演艺圈30多年,如今的陈美龄,是育儿专家、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畅销书作家。她的《50个教育法》,妥妥的骗人生孩子系列,还是心甘情愿被骗~今天就来看看人生赢家的故事,给各位陪娃作业陪到心肌梗塞的妈妈们减减压~
陈美龄,1955年8月20日出生在中国香港,14岁出道,录了人生第一张唱片。17岁和姐姐陈依龄出演张彻导演的电影《年轻人》和《叛逆》,声名鹊起。之后,她去日本发展,很快炙手可热。
她当时有多红?1973年-1975年,连续三次参加红白歌会,和邓丽君次数相当。这些唱片封套,都是她曾经在歌坛留下的印迹。
整个70年代,她在日本霸占时尚杂志封面的次数与山口百惠不相上下。
这个笑起来有小虎牙的中国香港邻家小妹,与张国荣站在一起,青春啊。
事业巅峰时期,她跟其他歌手演员也完全不一样。1976年,才21岁的她,进入日本上智大学国际学系学习后不久,突然宣布暂时隐退,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修读社会儿童心理学。
有这样果断的勇气,全凭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名气、金钱都像流水,人家可以把它抢走;但是进了脑袋的知识是没有人可以抢走的,你可以用这些知识过一生,也可以帮助自己、帮助人家。
多伦多大学毕业后,陈美龄返回歌坛。30岁那年,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为宋庆龄基金会义演,吸引5.4万观众到场。
优秀的女人不光事业干得出色,婚姻和家庭也是圆满。31岁时,她嫁给经纪人金子力。
很多年后,她在接受采访时笑说当初是自己倒追对方︰是我先喜欢他,主动追他,约他看戏。因为他是日本人,始终文化背景不同,家人反对我们结婚,不过我决定要嫁给他。
婚后第二年,大儿子和平出生,她没有像普通日本主妇那样回家带娃,而是继续工作。为了方便喂奶、照顾,她还把儿子带到工作现场。这是当时的日本社会不能理解的,反对她的日本人说:陈美龄太贪心了,又要工作,又要结婚,又要小孩,这怎么可能?
这事当时在日本社会引发的争论超乎想象,甚至衍生了一个词“Agnes争论”(她的英文名Agnes)。
陈美龄后来说:我实在生气,却又不知道要怎么去和他们辩论。在香港,我的前辈们不都是这么结婚生子和工作吗?可是,在日本,他们就认为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难以摆脱这些言论攻击,一气之下,就离开日本,飞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去读博士。
那一年,她已经34岁。
斯坦福的学习强度众所周知,陈美龄不光带着大儿子和平、怀着二儿子升平,她老公还留在日本工作,等于一个人又要带娃又要上学,但她却说:我真的每天都在学新的东西,觉得很开心。
39岁,她拿到斯坦福教育学博士学位,41岁时,三儿子协平出生。
陈美龄最厉害的不是当歌手,而是当妈妈。她不仅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将相同的理念传承给了儿子,三个儿子统统考进斯坦福,看看她的教育方法,这样的结果不是奇迹,而是必然。
在陈美龄的教育理念中,有10件事,家长千万不能对孩子做:
而在50个教育法中,小编也选出最打动自己的8个要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1、孩子的教育是两个人的事,夫妻间需达成一致。
许多妈妈都认为进名校很重要,陈美龄也曾这样认为。在大儿子上小学前,她一直在关注东京的一家著名私立小学,希望孩子能到那里读书。
可是,当先生在小学的说明会上听到老师说:“由于应征者人数众多,请确保面试那天孩子绝对不能感冒。那是影响一辈子的日子……”
先生回来说,孩子感冒是常事,说这种话,证明他们不会为孩子考虑,那种地方不去也罢。
听到先生这样说,陈美龄顿时感到自己想把孩子送进名校,也许只是虚荣心作祟罢了,于是就采纳了先生的意见。
2、让孩子在爱中成长。爱的表达,越夸张越好。
婴幼儿时,经常抱抱、背背孩子,让孩子感受母亲的体温和气味。
即便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和孩子呆一小会儿,也应该提高时间的浓度,尽量和孩子亲亲、玩玩、聊聊天,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爱。
被爱意环绕成长起来的人,内心会更自信、更坚强,也更会爱人和周围的一切。
3、不要体罚孩子,尽量说服教育。
体罚是最差劲的教育方式。
经常遭受体罚的孩子,会误以为有力气的人才是伟大的,长大后也会习惯靠武力处理问题。
第一次发现大儿子说谎,是在小学低年级时。因为担心妈妈责备,儿子把考试卷藏在了书包里。陈美龄决定好好和孩子聊一次,从“妈妈很爱你,为什么你不相信妈妈呢?”到过程中的抱一抱,哭一哭,吃点东西,上个洗手间什么的……整整谈了八个小时!
和孩子好好交谈,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父母的意见。
4、不和他人做比较。
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自我肯定。
一颗认同自我的内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最重要的是“不和他人做比较”,认可孩子最真实的模样。
“你要是做好了**,妈妈就给你奖励哦。”这种附加了条件的疼爱方式,万万不可。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过就是好孩子”。
孩子有了自信以后,才会内心从容,在认可自己的同时肯定别人。
5、要有“出头”的勇气。
东方文化喜欢奉行“中庸”之道,家长会希望孩子“乖乖的,不惹眼最好”。
但当今世界上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视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做自己,就算挨打,做个“出头鸟”也不错。
和大家不一样,不单是一种恩赐,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最大的武器。
6、选择走最难的路。
父亲对陈美龄说:“迷茫的时候,选择走最难的那条路。”
还有作业没有做完,但是想看电视的时候,哪样比较难呢?当然是写作业。这么一想就不会迷茫,做完作业再看电视。
又比如:“想和别人打招呼但有点不好意思……怎么办才好?”当有这样的不知所措时,也会想起之前的那句话,主动去打招呼。
在心中认定这个道理,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挑战自我,是获得成功的精神基础。
7、鼓励孩子多提问。
经常发问的孩子,思虑更加周全,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不论孩子问什么,先表扬孩子,让他们知道提问本身是好事,然后一起寻找答案。
如果孩子在妈妈炒菜时到厨房来问:“妈妈,为什么***?”先把火关了,听清楚孩子的问题,为他们指明方向再做饭。
“因为不好意思所以没问”是最可惜的。学习时放任问题不管,孩子慢慢就会暗示自己“我不擅长这门课”,甚至产生厌恶感。
8、音乐、艺术和运动可以完善人性。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多才多艺的人。
音乐和艺术,超越了语言和时间,能让人产生共鸣,并表达自我。
关于音乐,随便什么乐器,只要会弹一种就行,没必要到高超的水平。能够创造声音,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经验。不仅可以训练手、眼、耳的配合,也能加快大脑的运转速度,还能获得快乐。
除了艺术以外,运动也不可缺少,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团队精神。上进心、忍耐力、领导力,统统能在运动中学到。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