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崔庆涛:走出大山我也会回到大山
“对于我们这些贫寒学子来说,高考是最公平的,让我们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同样在今年考上北京大学的会泽县考生崔庆涛说。
今年,崔庆涛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正和父母在工地上干活。
看到绿色的邮政面包车驶入工地,崔庆涛和他的父母、妹妹一起从干活的楼上走下来。
在一个盛水的白色塑料大缸前,浑身是灰尘的崔庆涛弯着腰,在水缸里仔细地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自己穿着的红色T恤上左擦右擦。
满脸汗珠的他面带微笑,拿出自己的身份证给快递员核实信息,并接过快递员递过来的笔,在快件上签字。
办完手续后,他接过快递员递上的装着通知书的EMS快件和鲜花。
崔庆涛的父亲崔茂荣不识字,叫妻子念通知书的内容给自己听。
许树兰就一字一字地念起来:“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崔庆涛同学,我校决定录取你入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学习,请你准时于2018年8月30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校长林建华。”
崔庆涛表示他平均一天要在工地干11-12小时活。
而下面这句话更让网友点赞,对于未来的规划,崔庆涛表示“走出大山我也会回到大山,但我回到大山,(期待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崔庆涛来自会泽县,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地处乌蒙山深处,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这个贫困县5年98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令人咋舌的是,这个贫困县5年出了2万余名大学生,98人被北大清华录取!20826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
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5年来的高考答卷。
2018年,该县有34名学生上了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最终填报并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考生共13人。
这个曾经享誉四省八方的“千年铜都”,近年来却因教育而闻名。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
▲学生在会泽县以礼中学的食堂里排队打午餐 胡超 摄
在会泽,孩子从小就懂得“多读书,不读书就没有出路”的道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也成为会泽从上到下共同的目标。
会泽县全县10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925户194899人。“贫困学生走出大山也就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会泽县教育局局长张宏说。
会泽贫困的根源是劳动力素质不高,生存发展能力不强。因此,会泽县将教育扶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今年被北大清华录取的13人中有8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
山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
会泽县城边的以礼中学,每顿都有18个以上菜品,荤素搭配均衡。校长查沥波说,全校2756名学生均寄宿,通过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资助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学校尽力让孩子“吃得饱又吃得好”。
茚旺高中校长付飞介绍,这些年来不仅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而且尊师重教成为共识。“每年县里都为骨干教师发放津贴和奖励,让教师的职业尊严感更强。”付飞说,在这样的环境激励下,各学校都培养出一批能吃苦、讲奉献、有爱心、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大海乡中心校校长朱龙照已在乡村小学工作37年,从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37元到目前的9000多元,朱龙照亲眼见证基层教师待遇的逐步提升。“现在待遇好条件好,老师们积极性都很高。”朱龙照说。
“山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城市最美的房子在校园。”张宏说,10年前,会泽县仍有40万平方米的低级校舍,目前已全部拆除并新建了90万平方米的新校舍。近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17亿元在教育基础设施上,各学段教学条件都有了根本性改观。
会泽县建立了贫困家庭在校学生档案,通过近20项教育惠民政策,建立起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
在茚旺高中,80%的学生来自农村,全校6400名学生中有2640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校为特别贫困的学生减免学费、住宿费,还建立了校内救助机制,成立基金为特别贫困的学生提供生活费。“学校没有一个因贫辍学的学生,我们不容许这种情况出现。”付飞坚定地说。
“把握当下,走好每一步,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站在北京大学宿舍里,来自会泽县海拔最高的大海乡坪箐村的饶小丽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设定了目标。
孙朝鹏是土生土长的会泽人,大学毕业后回到会泽一中当老师,亲眼见证了会泽教育的崛起。“通过近10年的努力,会泽县的教育赶上来了,整个会泽县的人文素质明显提升,治安也明显改善。”
如今的会泽,一个更令人欣慰的情况在出现:每年报考师范的学生特别多,孙朝鹏今年带的高三毕业班,70人中就有40人报考师范院校。
网友纷纷点赞热议
山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城市最美的房子在校园,
重视教育,就得这么干!
生活虽苦,但这里有层出不穷的优秀学子,
让我们相信希望,相信未来!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