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绕膝,共享天伦,是许多人脑海中的温馨画面。在不少年轻父母们看来,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让老人享受了天伦之乐,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但事实上,老人带孩子导致自己的娱乐时间全部被占用。老人带孩子到底是天伦之乐,还是天伦之累?答案未必就只有一个。
最近,网上流传一位老人带14个月小外孙的一天时间表:
带孙子到底是乐是累?很多退休老人也因此展开了讨论,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派别:
1无奈派
虽然不愿意 但总不好开口拒绝
“我今年刚好退休,本来想趁着还能走,跟老伴多出去旅游一下,现在看来又走不开了。儿子总说让我们带孩子是让我们享天伦之乐,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愿意,可毕竟是自己的孙子,实在不好开口。”
2革新派
儿女自己带孩子 才会懂得如何做父母
“不是我怕累,而是我认为帮年轻人带孩子会让他们无法体会当父母的辛苦,不懂得如何做父母。希望女儿女婿能通过自己抚养孩子,慢慢理解父母在养育他们时经济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传统派
愿意带孙子 可打发退休时光
“我觉得老人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年轻人要拼事业,压力大时间少,哪有功夫管孩子?老人带孩子比年轻人有经验,还可以节省请保姆的费用,也能打发老年时光。”
4时尚派
老人也应有自己的生活
“老人并没有义务帮儿女带孩子: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有点钱有点闲,理应有自己的生活,和老伴一起游历大好河山,如果这时候被孙辈羁绊,再老又行动不便,对这一代人来说并不公平。老人也有理由享受自己的生活。”
子女:也知道带娃辛苦,实属情非得已
一位医生表示,自己周一到周五工作,周六还要做科研,而且还要随时待命准备抢救病人,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如果没有父母来带孩子,自己就无法生孩子了。
在全国,高达86.5%的家庭将“没人照管”列为生育二孩的最大困难。“家有一老赛过一宝”就成为小辈们的幸福,由退休且身体还硬朗的父母帮着带小孩,成为许多年轻小夫妻的美好生活向往。
现在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轻松些,过得好一些,更愿意去承担带孩子这件事,这是传统一辈帮一辈,谈不上“啃老”。也有不少子女认为,“老人带孩子累是累,但在子女忙于工作无法陪伴他们时,孙辈这些孩子反而能让他们的晚年有人陪伴,并且在带孩子过程中享受天伦之乐。”
》》调查:近半数老人表示“不想被捆住手脚”
虽然中国有老人帮助带孩子的传统,且73.4%的祖辈是孙辈的主要带养者,但有48.1%的祖辈是处于“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带养孙辈的。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上海0至6岁的孩子中有一半左右属于“隔代抚养”,到了北京,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0%。如今,“隔代帮忙”早已不是以享受天伦之乐为前提,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带娃”成了他们晚年时期一项不可避免的重要使命。
在上海受访家长中,有95.3%的人认为“有必要发展”托育服务,23.9%的人遭遇过“找不到托儿所”的困难。有调查显示,在带养孙辈的祖辈里,有近半数的老人表示,自己其实并不想被孩子拴住手脚,是实在“没办法”才帮小辈们搭把手的。
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付出时间与精力,年老的他们本可把自己的退休时光用于去各地走走看看。
“老漂族”的酸甜苦辣,谁能懂?!
“隔代亲”的情感所系以及年轻父母无暇分身的客观无奈,催生了“老漂族”。原本居住在乡村老家里的老人不得不进城里去帮儿女带孩子,是为了帮助忙不过来的儿女,也是为了跟孙子、外孙有更多相处时间。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连续三年成为“老漂族”出行排名前两位的国内目的地。
然而,口音重、孤独感、思乡情结,几乎是每一位“老漂族”身上的标签。在他们身上,烙印着为子女奉献、付出的牺牲,也贴上了漂泊、老去的标签。有儿孙在旁,不再是“空巢族”的“老漂族”,看似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但在这一所谓“现实幸福”背后,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酸:融入障碍让他们成为“隐形人”
“辛酸、心酸”,让缺少朋友、想念故土、生活单调的“老漂族”,默默地咽下了对晚年异地生活的不适感。由于性格因素、环境影响,融入障碍阻断了一些“老漂族”与外界的联系,让他们成为社区生活的“隐形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没有本地户口,医保报销困难,一些“老漂族”甚至固执地不愿意去医院看病。
甜: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无可替代
调查中,一些“老漂族”对目前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感觉幸福满满。
“跟随子女生活,一方面是帮忙照顾下一代,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今后养老。”调查中,半数以上的“老漂族”坦言,随着孙辈一天天长大,他们也逐渐老去、一天天衰弱,也面临选择何种方式养老的考题。对他们来说,与其独自去养老机构,或是独自在家养老,他们更愿意在离子女不远的地方从容老去。
苦:沟通隔阂加剧精神苦闷
不少“老漂族”坦言,不同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沟通隔阂,加剧了他们在异地生活的苦闷。一位老家在佛山的“老漂”告诉记者,吃早茶是她多年不变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亲朋好友倾吐心声的重要场合,但“漂泊”在外帮孩子带娃的九年里,这个习惯已经完全消失了,更重要的是,早茶时间的交流也消失了。一位老家在河南农村的奶奶说,她家的小院子门天天开着,经常会有乡亲前来串门,大家一起聊天,一起洗洗晒晒,日子过得简单又快乐,但住进儿子家的电梯房后,两年的“漂生活”里,她连左邻右舍的名字都不知道,大家每天都关门闭户,日子过得太沉闷。
辣:三代同堂易产生家庭矛盾
调查还显示,远离故土的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时,因为孙辈的教育、成长或是各自的生活习惯等问题,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从一定程度上加剧“老漂族”的心理不适感。
“最看不惯儿子和媳妇买买买、不合适又扔扔扔的习惯。”调查中,有老人吐槽,她每周都要帮儿子和媳妇接收5到8个快递,有时候快递收到后,儿子媳妇拆开不满意,要不就随手给她,要不就穿一次扔掉,“实在太浪费了”。
此外,家庭成员间的饮食习惯差异、个性差异等,也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专家声音
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王裕如教授认为,老人“不情愿带孙辈”这是社会开明的进步。以前总认为老人退休在家,如果不帮着带第三代,就是自私的表现,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自主意识在觉醒,他们要在夕阳红的季节过自己快乐的精神生活。他们在物质上、心理上和情感上更趋独立,不依赖小辈,更认可“一代养育一代”的做法。“
浦东新区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校长冯征峥提出,爷爷奶奶带孙辈,主要是生活上的照料,但在正常情况下,亲子教育的责任主体不能转移给祖辈,而只能是孩子的父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祖辈的隔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只要小孩开心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孙辈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上的。
现在完全不让祖辈“插手”或帮一把也不太现实。年轻父母会因为忙于工作而缺少对孩子的生活照料,有的还需要老人在经济上扶持一下。为此,上海欧美同学会妇委会副主任孙志祥在谈及减轻年轻父母育儿的烦恼时提出建议,国家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应直接扣除儿童托育费用。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已增设了子女教育支出的附加扣除项目,因此,建议财税部门届时也能明确将儿童托育费用列入子女教育支出予以扣除。”她说,还应完善托育人才培养制度,建议设立托育专业人员资格考核制度,也可以吸引包括全职妈妈在内的更多社会人员,通过统一考试获得资格证,以迅速壮大托育人才队伍。同时,还应尽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托育专业人员,并为托育服务市场储备更多的师资力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祖辈带孙辈时容易产生的一些弊端。
城市“老漂族”不断壮大是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反映出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合理性和隔代育幼的现实性。
湖南省社科院教授方向新说,老年人大多会有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习惯自己的“熟人圈”,但他们与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交往与熟人熟地等社会支持系统脱离时,可能由此产生压力感、隔阂感和边缘感等不良心理感受。对此,方向新认为,子女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要以工作忙碌为由,将下一代的生活、教育责任全部压在“老漂族”父母身上,这样既容易滋生隔代教育弊端,也可能加重老人们的心理、精神负担。
对随迁老人来说,故土的熟悉感不可完全复制,但可以新建人际关系网络,在陌生的环境里寻找到合适的适应途径。方向新建议,一方面,子女可以为父母精心筹划必要的精神娱乐活动,可以利用假期带父母四处走走,或是鼓励父母参与所在社区的文娱活动;另一方面,子女可以多牵线搭桥,让父母多走出家门、多交朋友,在新的“朋友圈”中让不良情绪合理疏解,以愉悦的心情投入每天的生活中。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