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隘者其作为必小。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达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的特点。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头,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张不长。”
这是1906年时少年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读来特别有感。作者利用天井比喻狭隘的思维空间,用天井水比喻有限的知识,用小鱼比喻自己也比喻先生,表达了自己要冲破传统及旧时代教育的束缚,走出去成就大业的愿望。
做学问当如此,做教师亦当如此。从事教育那么多年来,越发觉得一个有“眼界”的老师定有一种饱满丰荣的状态,我所说的“眼界”是一种横向的宽广与纵向的深邃。
回忆起一件趣事:有次课堂上,我用英文单词的来源给学生讲解数学公式中每个简写字母的含义。这时,有不少孩子惊讶:数学老师还会说英语。孩子们的想法很有意思:语文老师怎么会数学?数学老师怎么会英语?估计他们觉得体育老师只会踢球、扔铁饼。当然,这是玩笑话,也只是孩子们的简单逻辑。但是,作为老师,我认为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学科本体及国内教育热点,而是要放眼更多的领域乃至全球动态。跳脱出象牙塔,站在更高处远观,所思所想定截然不同。
那么,如何“跳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请进来,走出去”的智慧。每所学校都是教育变革的缩影,就以我校(上理工附小)的“小”来展现教育变革之“大”与教育之“眼界”。
要说一所普通的家门口学校请进了什么?我们请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教师个人不懈的职业追求。英语课堂上来了金发蓝眼的外国教师,一口流利纯正的口语,让我们听得一愣一愣;足球俱乐部里来了洋教练,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全程吊住孩子们的胃口。芬兰小学的教师代表团与我们共同参与了性别教育课题的研讨与课堂实战。在互动交流中,我们发现芬兰的教育理念中没有竞争,更关注的是孩子个性化知识的掌握。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教育代表团、日本秋田县立大学学生、加拿大教育代表团也带来他们的文化教育理念与追求,一场场头脑风暴引发的碰撞真是令人难忘。正是一次次“请进来”,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中外教育理念及方式的不同,之后一场场学习、讲座、研究如火如荼,因为我们知道不能“拿来主义”,而需要有“上海特色”。
光“请进来”还不够,我们还要“走出去”。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年间,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有了走出国门一探国外教学方式的机会。
2013年,参与世界头脑OM比赛的小选手们在指导教练的带领下踏上了远赴美国参赛的征程。这次比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之相比更有意义的是师生共同开阔了眼界:原来学习可以这么玩儿!原来创造性思维可以如此迸发!原来我们曾经目之所及的只是小小一片天……
2015年以来,学校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有机会前往英国进行深度交流学习。他们在向英国同行们展示上海数学教学风采的同时;也实地观察了英国课堂是如何贯彻“个性化教学”。英国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给我们留下了相当大的印象,他们不是照本宣读式的讲授,而是投入大量时间的实践与探索。
2013年作为“上海市校长、教师赴外籍子女学校伙伴研修项目”中的一员,我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持续的、随时的、细致的观察与体验,从而获得真实、全面、深刻、强烈的国际文化交流印象,而此次结对的对象正是上海市美国学校,可谓不出国门即可一窥美国课堂独特的教学风格。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我们不断开拓视野,去追溯教育的本原,如果没有广远的目光、没有脚踏实地的作为,我想我们不可能走得远。今天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渠道更为开放,因此,教师的眼界与引领显得格外重要。
教育是一项培育善良、启迪智慧的事业,教师要有笃定的目光和纵横的眼界才能带给孩子这个世界尽可能多的奇妙与遐想。
作者:李蓓蓓(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李雪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