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全自动码头、共享港口……科技进步将给整个航运业带来一系列的颠覆性的变革和影响。而在业界,这场即将到来的颠覆性变革实在让人等得有点久,因为离上一次全行业公认的技术变革——集装箱运输的出现,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
展望未来,能够撬动航运技术和组织模式创新的支点是什么?航运经济是否有出现新的范式?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又应抓住哪些发展机遇?今天,在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的“SISI国际港航发展论坛(2018)”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未来航运业的颠覆性变革》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和热议。
该报告指出,未来航运业将出现全程供应链服务的新模式,而航运产业集群将出现新的演化规律。城市更新将促进航运产业集群地理分异和功能分化,而产业结构调整将推动航运产业集群功能转型升级。当互联网技术大量使用后,航运产业集群地理集聚效应将趋于减弱,愈演愈烈的企业兼并、联合的趋势,将促使航运产业集群间的关联更趋密切。
报告分析,由这些迹象可以预判,未来。全球航运中心将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航运中心将向产业价值链上游发展,不同的航运中心在功能定位上将进一步分化,各航运中心之间的联系将会愈加紧密,航运中心的发展会融入现代物流供应链之中。
在共享经济之下,港口经营模式也会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指出,未来的集装箱航线将从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变,轴辐式运输网络和全球性港口枢纽布局将会区域稳定。据此可判断,集装箱班轮企业的联盟化趋势将升级,运力共享中心、共享集装箱、陆上设施设备共享等“共享模式”将成为可能。另外,受全球物流供应链和电商平台的融合发展,航运产业会加速整合的步伐,集装箱业务流程去中介化和公司业务去中心化将逐步深化。未来,集装箱运输公司的组织架构将进一步扁平化,而集装箱智能化也将进一步加速港口、物流、仓储等信息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智慧港口”将引领港口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比如,港口生产作业趋于无人化、产生统一的港口生产业务标准,未来港口将成为开放的互动领域,新技术的不断融入,也将使港口商业模式逐步转变,并最终发展成为平台供应商、数据服务商,而装卸、物流则将成为其配套。
据悉,《未来航运业的颠覆性变革》的发布方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于2008年7由上海海事大学、市交通委、市建交委、虹口区人民政府等2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以推动我国交通强国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经过10年的积累与发展,该研究中心已经逐步成长为以上海为起点、长三角地区为重心、我国沿海和长江沿线等主要港航省市为服务对象的知名航运类新型智库。该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港航领域重大决策咨询项目200多项,服务对象遍及我国沿江、沿海主要地区,例如承担了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航运政策研究,上海、广州、天津、武汉、重庆等重要航运中心城市的航运中心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业规划研究和战略研究等。
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对话能力,该研究中心近年在国际港航领域积极发出中国声音,《中国航运景气报告》、《全球港口发展报告》等研究报告同步发布英文版本,还与经合组织(OECD)、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KMI)等国际机构开展了多次合作研究。研究中心与国际知名航运研究机构合作发起成立的全球航运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14家。
作者:首席记者 樊丽萍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