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明天是清明节,可是今天是一个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也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它就是绵延了2600多年的“寒食节”,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00多年。
寒食节在农历三月,古代在清明节前二日。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月为限。汉代确定寒食节为清明前三天。南朝时《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 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唐宋时期减为清明前一天,唐太宗时还曾下政令将祭祖定于寒食节这一天。
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当作一个很大的节日。唐朝时它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节日,但已开始势微,后来逐渐为清明节所兼并。
寒食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是哪一天?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山西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历史溯源
远古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春秋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魏晋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节日特色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国自唐代起将三月九日定为寒食节)。
由尊崇介子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寒食节时期有祭扫、踏青、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树、秋千、馈宴、咏诗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链接
苏轼《寒食帖》
▲苏轼《寒食帖》,继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苏轼《寒食帖》,既生动展示了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紧密关系,也揭示了这位北宋文学家被贬黄州在第三年寒食节中的独特心境和人生况味。
《寒食帖》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近代以来,该作品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几次从大火中逃生,才免于被付之一炬的灾难。
“《寒食帖》,是苏东坡书法生涯中的代表性作品,不仅如此,它在书法界历史地位上相当之高,特别是在行书这个领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之作。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从《寒食帖》中,人们可以窥得“千古文豪”苏东坡背井离乡的苍凉苦楚,以及贬谪黄州的抑郁不得志。苏东坡笔下的清明,究竟是怎样一番愁苦滋味?黄州又是怎样成为他人生转折点的呢?
黄州三载 潦倒书写《寒食》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下令“本州岛安置”,这就意味着他没有任何参与公事的权利。对于一个满怀政治抱负之人而言,这与流放并无太大的区别。《寒食帖》写于苏轼去黄州的第三年,不难想象出苏轼当时面对的困窘:谪居黄州,生活潦倒,失意苦闷。
《寒食帖》全帖由两首五言诗组成,全文17行,共129字。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细看《寒食帖》中的诗句,可以说是字字扎心,句句泣泪。无论是“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还是“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字里行间满满都是苦楚与悲情,让人不忍读之。
《寒食帖》中还写到其“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见其窘迫的经济状态。更令人伤心的是一句“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离家千里的苏轼甚至不能在自己的亡妻王弗的坟上祭祀凭吊,顿感心死如灰。
《寒食帖》写于缅怀先人的寒食节,难免会多一些心境悲凉的感伤之情。但苏轼在黄州的那三年,真的只有贫苦,却无半点欢喜吗?也不尽然。在黄州,苏轼不仅写下了流芳后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他还体验了一把农夫的生活。
元丰三年(1081年),苏东坡正式务农。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描写到苏东坡的农场:“东坡农场实际上占地约十亩,在黄州城东约三分之一里,坐落在山坡上。房子在顶上,共三间,俯见茅亭,亭下就是有名的雪堂。雪堂前面有房五间,是到黄州后二年的二月雪中竣工的。”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首家喻户晓的《定风波》写于元丰五年的春天,也是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可以说与《寒食帖》同期而著。不同的是,此诗中所表达出的旷达脱俗的情怀,让人顿时感受一种不畏坎坷的胸襟气度。
世人多拿《寒食帖》中的诗文来感叹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心灰意冷,其实在该帖背后,他也不乏潇洒欢喜的心情。在他的书法中,没有悲悯之感。而是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笔调中透露出积极乐观的心态。
▲黄庭坚评《寒食帖》
>>>链接
寒食节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____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____孟云卿《寒食》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____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____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____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____张镃《寒食》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____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____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____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____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____周邦彦《兰陵王·柳》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____杨万里《寒食上冢》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____孟云卿《寒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____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____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____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____沈佺期《寒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____沈佺期《寒食》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____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____韩偓《夜深 / 寒食夜》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____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____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____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____赵鼎《寒食》
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____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____郑刚中《寒食》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____温庭筠《寒食日作》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____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____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____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____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____王建《寒食》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____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____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____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____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____云表《寒食诗》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____王安石《壬辰寒食》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____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____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____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____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啥也不说了,寒食节,吃个冷青团应个景去!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