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华天小学的语文老师王悦微,在去年年底时,因为一篇微博而走红全国。而现在,她又为自己班的孩子们办起了“作文竞赛”。
去年底,王老师班里有一名学生因为想吃同学悄悄带到学校来的一块巧克力,威胁同学,不给就去告诉老师。被拒绝后,果真到老师那里去告状了。王老师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并没有因为这次告状而批评带巧克力到学校来的同学,而是惩罚了那个又威胁同学又告密的学生,并且让他眼睁睁地看着同学把巧克力吃了下去。
▲王悦微老师把此事发在了微博上
寒假来临,王老师又整理了一批学生的优秀作文发上了她专门为自己班级的孩子们开设的微信公号上。她说:“记录学生们的作文,帮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改,再帮他们一篇一篇地发,再一笔一笔地发稿费,每次都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虽然不知道这样坚持,最后到底能对他们的写作提升有多大的价值?但开弓没有回头路,还是要坚持到毕业。虽然有的时候也会沮丧,考试时候,我们班的作文未必是得分最高的,但说真的,我是真心很喜欢、很欣赏他们笔下的这些故事。”
▲王悦微晒出的一些学生作文
其实,这个公号已经开了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开始的点击只有几十,到现在每篇作文的点击有几百,上千,粉丝也累积到了四千多,王老师说:“孩子们已经很高兴了。”而且,她开通了打赏功能,“这些打赏的钱,最后都给学生做了‘奖金’。去年一共获得了1000多元打赏的钱,每篇文章10元,都分给学生了。”
老师要做好也很无奈
“其实,教育是家校互相配合的事情。我能够做的也只有这一点点。我的学生们作文发表在平台上,能够拿到‘奖金’,他们确实很快乐,但如果家长配合度不够的话,这一点点快乐并不足以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推动他们持续地努力。”这是王老师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的第一句话。
王老师从班级每一次的周记、单元考试、小练笔里找到的比较好的作文,都会修改好后发表在这个微信公众平台“华天小文池”里。王老师还为自己的教学写了公众号,叫“我们1班王悦微”,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但,尽管如此,王老师仍然也会为自己班级里的那些学困生而头疼。她说:“最苦恼的是,我们班成绩最差的那几个,他们总是不好好写作业,家长跟我说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管。所以,你想想看,他们会爱写作文吗?他们本能地抗拒任何会让他们感到辛苦的事。这学期也这样的学生在公众号里发表了一两篇文章,但是这点成就感,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
王老师坦言,如果一个孩子到了4年级还没有养成看长篇小说的耐心,那么这一辈子都很难爱上阅读的。她曾经在文章里写过不少学困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能有一些进步,但很难形成很坚定的学习毅力。这对他们来说,持续地克服身上的惰性真的很不容易。很多时候,学习成绩好了,开心也都是当下的,不足以使他们长久地坚持下去。教育就是这样,不能立竿见影,而是需要老师进行漫长的等待,在不断的成功和失败的交错中不忘追寻初心。
“我做这个平台,是因为我想让一些好学生的作文能够有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爱上写作文,让一些中等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提高自己的鼓舞,让那些学习状态还不够理想的学生也许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进步的动力。”她说。
▲王悦微在批作业
在王老师的班里,她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要看这些登在平台上的作文,必须有50字以上的回复。
老师的用心是好的,但很多时候也未必能得到自己期待的回应。 有些家长很热切地关注着这些与孩子有关的班级活动,而有些家长的参与度并不高,王老师甚至要这样规定回复的要求,这实在也挺无奈。
王老师说,遇到尽力配合学校的家长,老师当然是很高兴,但遇到有些教育理念和学校不一致的父母,也要尽力去做好沟通工作,有的时候,甚至要给家长上上课。“有时感觉到自己呕心沥血,小孩不听话,大人不配合,也是很郁闷的,仿佛是在孤军作战。但更多时候,看到小孩的进步,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我又觉得自己有劲了。我有一个朋友说,大道不行,各尽本分,我觉得很有道理。不必过多地抱怨什么,只要认真去做自己能做的。老师如果为孩子多做一点事,也许会多那么一点点影响呢。”
在王老师看来,现在后台留言的活跃度高了,要求学生必须留言后,学生确实对这些好的文章更多关注了,从平时的写作来看,确实有提高和进步的成效,那么做这些事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学生在作文里吐槽写作文,王悦微打了90分
老师最快乐的是“你真的影响了一些孩子”
就在不久前,王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她把自己在学生作文本上的点评发到了网上,结果后台收到了留言“你的字很想我的小学语文王老师,你还记得一个叫方圆的女孩吗?”王老师一看就激动了:“怎么不记得,你是2005年我教的第一届学生,我记得你最喜欢恐龙,非常好胜。”她很快就收到了女孩的回复:“我一直记得你,我现在在浙江大学。”
王老师说,2005届是我教的第一届新生,但当时我觉得自己的语文教得并不好,觉得自己不会教,甚至觉得这是我耻辱的往事。她向自己曾经的这位学生说起自己的感受,学生却风轻云淡地说:“我不觉得当时你教得不好,我觉得你很尊重我们,教我们写作文的样子一直都记得。”王老师说,这大概是我感觉最棒的时候了,因为你做过的事情,还是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的。
附:王悦薇老师曾经写过的自己班上的小男孩,笔触充满了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
两个小孩的理想
班里有一个小孩叫小宇,他是个皮肤黑黑,个子高高的男孩。
四年级的时候,有天上思品课,主题是“我的理想”。小宇站起来,很认真很严肃地说:“我的理想,是开一家粮油店。”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哈哈笑起来。他不为所动,继续说:“这家粮油店的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888粮油店’。我之所以想开这家店呢,一是因为我叔叔开了一家这样的店,生意不错,很赚钱,二是因为现在食品安全不让人放心,我打算搞几块田,这家店所有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种出来的,可以完全保证质量,大家可以放心吃。我也吃,边吃边卖。货品都非常便宜,不是八毛一斤,就是八块一斤,所以起名叫‘888’。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还决定在创业前,先捡两年破烂,为开店攒够原始资金”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为他鼓起了掌。我也很赞叹他,夸奖他很有头脑。他涨红了脸,兴奋地坐下。
我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小孩嘛,理想嘛,还不是说说而已,看起来很美,也很天真,不过是为我们这些自认为身心苍老的成年人提供一些感叹,和惆怅。
转眼到了五年级的下半学期。这天,我带队去美术馆搞活动,小宇也去了。下午很热,学生们吵吵嚷嚷地去买水喝。我也买了瓶水,很快就喝完了,正想找个垃圾筒扔掉,小宇跑到我跟前:“哎,老师,你这个瓶子给我吧。”
我随手把瓶子递给他。只见他接过去,熟练地往地上一放,用脚一踩,瓶子被踩瘪了。再一看,他手里拿了好几个这样被踩瘪的瓶子。
“干吗?”我问。
他嘿嘿一笑,说:“我攒着卖钱啊。”
旁边的女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刚才他盯着我赶快把水喝完呢。”“老师,他踩瓶子的脚法好专业啊。”
我忍不住又问他:“你一直在这样收集吗?”
“是啊,”他一边整理瓶子一边回答,“我攒够一些瓶子了就会拿去卖,每次都能十几块钱呢。我把这些钱都攒着。我不是说过要开家粮油店吗?这就是我的原始资金了。”
我又吃惊又敬佩。是的,敬佩,我第一次觉得,理想这个词是如此令我感动。
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小宇提着那一袋子塑料瓶跟我聊天。他告诉我,其实他有三个理想,第一个理想是做计算机专家,最好是能做个黑客,很酷;第二个理想是做个医学博士,专攻肿瘤;第三个理想是开粮油店。“一开始肯定会亏点本,但是我有信心,最后一定能挣到钱!”他很自信地对我说。
在他意气奋发,风华正茂的宣告下,我觉得自己很惭愧。
(二)
还有另一个小孩,他叫小强,也是个男孩,也在我们班上。
小强没小宇那么自信,他在课堂上总是默默的。因为成绩不好,他没少挨批评。有时,我下定决心要耐心辅导他一下,可是四五个词语教了半天,还是要默错,我就忍不住想发火了。
“认真点呐,好好用心记一记啊!”我笃笃笃地敲着他的桌子。
他老老实实地点头,老老实实地抄写,再默,还是错的。
简直没办法了。
有一次默写,他又不及格。我皱起了眉头,训了他几句。一旁看我批改作业的潇潇突然郑重地对我说:“王老师,你别看小强成绩差,但是他做饭非常好吃!尤其是他做的烧鸭面,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吃过,是真的!”
“是吗?”听到潇潇主动为他辩解,我倒乐了。
放学以后,我特地去小强家看了看。说是家,其实就是一家烧鸭面小店,他妈妈既是老板,也是伙计。店面很小,不过生意不错,坐了四五个人。
看到我进去,小强妈妈很高兴,叫我一定要在店里吃了晚饭去。我说:“就让小强来给我烧碗面。”
他害羞地笑了笑,不敢动。
“快去啊!”我说。他这才钻进厨房去了。
过了一会儿,烧鸭面端上来了。好小子!给我切了两个鸭腿,还撒了葱花。
面果然很好吃,咸鲜适中,鸭腿也很入味。我坚持付了钱:“这是对小强的表扬,你做得很好吃,所以老师一定要付钱的。”
他又害羞地笑了。我发现他在厨房里明显比在课堂里活络许多,不再那么手足无措。
“老师,”他迟疑了一下,对我说,“其实我想长大后,帮我妈开烧鸭面店。我想将来开成连锁店。”
“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你值得去努力!”我对他说,“但是,开烧鸭面连锁店,老板自己也得识字,会做帐。所以,希望你在拥有这个梦想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哦。”
从小强家出来的时候,我依然被这种情怀感动着。这种感动让我有种想热泪盈眶的冲动。
后来,我送给小强一本书,一本很厚很重的书,书里收录了宁波著名大厨们的各种代表菜,以及他们的介绍。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郑重地交到小强手里,对他说:“祝你梦想成真,成为一个好厨师。”
小强接过这本书,深深地向我鞠了个躬,对我说:“谢谢老师!”
这就是我们班上两个孩子的理想。
关于理想,关于信念,几乎每一代人都会看不惯下一代人,表示担忧和鄙夷。曾经,60后认为70后愤青,70后认为80后娇生惯养,80后认为90后脑残,而当90后迈入二十岁门槛的今天,又开始担心00后、10后是被电脑化的一代。其实,撕下这些年代标签,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代年轻人都值得期待,他们最终,也一定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担当所在。
编辑:钱家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