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为数不多的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治理水平的“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城市排名”在华东理工大学发布。这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徐永祥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是一个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治理水平的系统性指标,国内现有的城市排名着重于经济排名、或单项指标排名,较少有综合、全面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据课题组首席专家徐永祥教授介绍,课题组研发的“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突出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强调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次还开发了“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依据此指标体系,利用2015年可获得的公开数据对全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不过,这些指标体系是动态开放,可不断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其预测性和引导性。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中有七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人口发展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公共教育与公共文化”“公共医疗与卫生服务”“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二级指标有38项。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华东理工大学联手南京大学,共同对我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可获得的2015年公开数据进行梳理、排名。
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前十名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南京、苏州、杭州、武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七个一级指标的城市排名中,很多经济不太发达或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却排名靠前,如在“社会治理”板块中,非一线的重庆、武汉、成都、苏州市都名列前茅;在“社会保障”板块中,人均社会保障投入较大的嘉峪关、七台河、克拉玛依市排名在前十名之内。这充分说明了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城市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促进居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中“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指标贡献最大,这也与课题组所主张的“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直接相关;该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为社会的经济”;同时,排名也充分表明了“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
据悉,本次发布会之后,课题组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专题报告以及系列产品。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排名如下:
文汇报记者:姜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