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谈到过一个与直觉并不符合的观点,即认为工薪阶层和中低阶层背景的学生更少获得顶尖的工作,这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专注于学习,而不是社会生活。这与传统观点所推崇的观点正相反。这些献身于学术、严谨认真的学生怎么会找不到好工作呢?
劳伦·里韦拉:成长过程中,工薪阶层和中低阶层的孩子通常较少参与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即使参加,通常也只参加少数几个活动,并不像那些背景优渥的同学们。这一点将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影响了学生上什么样的大学。一流大学在录取决定中把课外实践看得很重。鉴于那些提供高薪入门级岗位的雇主基本无一例外都是对一流学校开放招聘,所以很多只专注学习的学生都将在适应公司前就被提前淘汰了。
第二,雇主也会利用课外实践经历来筛选简历,特别是那些靠热情而不是靠学术或专业范畴,或是需要多年的时间和金钱投入的工作。在上大学或读研时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并不是一种奢侈,其实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对那些要靠长时间工作支付账单或照顾家人的同学而言。总的来说,课外活动会成为对社会地位的双重筛选,使积蓄不多的求职者在进入招聘过程和随后阶段中都处于劣势。
问:你发现顶尖公司的许多招聘人员在对待名牌大学毕业生和其他大学毕业生时有着巨大差异。一些招聘人员认为那些“选择”去排名较低的学校的候选人已经表现出了精神上的失败。是什么导致这种选择性文化的产生,又是什么使之延续?
劳伦·里韦拉:很简单,我们都喜欢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随便问一个人,好司机、好领导、好父母是什么样的? 他们很有可能会给你描述出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甚至就是自己本人。这同样适用于人们在工作领域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优点。这些公司的大多数员工都是顶尖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或做过项目的研究生,他们认为有才能的人就该来自那些地方。
此外,鉴于在社会经济形势下的社会分离,中上层社会和上层社会认为上大学是一种惯例,在那长大的人可能不会意识到影响教育走向的结构性因素,而错误地把大学声誉单独看作一种能力的体现。
最后,大学排名还是能发挥重要影响的。排名能提供轻松、可量化的指标,用“科学”推测的方式来了解面前无数的教育学府。这也成为一个方便的理由来限制一些公司只在与它们有紧密联系的小部分精英学校开展招聘。
问:人们认为提供了一个帮助学生在顶尖公司中获得职位、提高成功几率的途径。但一个显著观点认为,你也在或多或少地引导学生怎么加入那1%的顶端人群。对此你怎么看?
劳伦·里韦拉:这本书的目的是揭露那些想当然的看法,包括什么是优点,怎么才能最好地衡量它对美国经济阶梯中顶层阶级差异造成的影响。我本来就没想把书定义为一本教学手册。但是,鉴于关于阶级地位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焦虑,在这些公司中得到职位相对有优势,也存在高风险。我不完全惊讶于一些人把这当成在体制中可以用来利用的游戏工具。我对此感到心情复杂。
如果这本书还有益的话,我希望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当前能够帮助那些在招聘过程中没有优势的人获得工作,例如工薪阶层的学生和少数民族。第二,也让本就有优势的人获益,加强书中记录的各种不平等。当然,我更希望的是,此项研究可以开阔员工和公司的眼界。在这些公司里,不平等和无效率正在阻碍目前的招聘活动,希望此项研究可以在积极的方面带来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