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
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什么样的学生创业项目才算有潜力?大学里的年轻人往往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而且思维活跃,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但是,光有这些就能创业成功吗?
不久前,第13届中国MBA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从这一赛事来看,多个得奖项目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掌握了某个具体领域的高新技术。
这不由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大学生创业,那些有高科技含量的项目是否更容易获得成功?
以前沿科研成果为基础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趋势
大多数人以为创业只要有个想法,然后找人组建团队,当筹集到部分资金后,就能开工生产或者是提供服务,最后当产品推销出去获得收益的时候就算是创业成功。可是,实践的过程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象的如同打通关游戏一般,只需要一步接着一步按顺序往下进行就可以了。实际上,这其中有着更加复杂的问题需要创业者去面对。
想办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或者简化人力劳动——有想法仅仅是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接下来,创业者还要研究顾客真正的需求,这往往要求创业者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技术背景,且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学习、能跟上最新的技术发展,这样的创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美国一些高校也正在纷纷加大力度鼓励教师和学生创建以前沿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创业公司。但是,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变成可行的商业公司是个不小的挑战,这其中会面临诸多的障碍:来自实验室内的研究成果往往处于起步萌芽阶段;对科研人员的考核通常是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情况,而不是创业。同时,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商业经验。
美国三所以创业见长的大学各具特色
由于与硅谷存在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实验室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创业中心,是两个成功的案例。
斯坦福大学一直被公认为创业教育方面的先驱。统计数据显示,该校2014级商学院学生中,有17%的人成了创业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实验室致力于搭建连接拥有创新思维的企业成功人士和拥有高新科技的研发人才的桥梁。创业实验室在举办科技竞赛活动中,会邀请成功的商业领袖、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估,提供更好的咨询和建议,并且定期开设讲座,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交流的机会,这些都成功解决了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在斯坦福,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创业的领袖,但是你可以选择成为创业团队的合作者和追随者,学校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不同专业间能够互相学习和交叉互补的交际圈,让最前沿的创新科技和最新的商业模式得到碰撞,最终为得到一个新产品和新行业提供孵化的良好环境。
与斯坦福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业氛围相比,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创业中心则另辟蹊径:首先,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的场所,有创业打算的学生可以每周花几个小时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孵化器中来交流完善他们的创意,同时享用免费咖啡;其次,许多创业者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创业的,而创业和学习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现在他们不用担心创业会导致他们的成绩受到影响,因为创业的学生会在考试的时候获得一定程度的优惠和照顾。
此外,密西根大学是最早将创业引入校园的,开创了创业课程的先河。由于创业本身往往是综合性质的,故其课程不仅涉及到商业模式、前沿技术,还包括创业所需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各方面的知识。发展跨学科的创业教育,以及多领域之间的学术交叉融合,对促进学生创新创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今的密西根大学有着20余个交叉学科单位。更有意思的是,在划分校园时,密西根大学将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和设计学院都放在同一校区,方便了学校的创业项目跨学科交流。
打造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是大学扶持创业的优势所在
除了构建良好、宽松的创业创新氛围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高校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积累具有一定技术门槛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再结合商学院的创新商业模式,这样才能激发出高校创业者最大的智慧与激情,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美国著名培训顾问公司普林斯顿评论机构(TPR)给出的研究报告显示,那些培育出成功创业项目的美国高校普遍具备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第一,学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以外,会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创业课程。对于创业学生,学校还提供广泛的校内外实践和学习机会。
第二,跟踪学生创业项目的存活率,以期继续提供专业的课程辅导和咨询服务。
第三,与国际其他院校交流合作,为创业学生提供官方俱乐部或者组织,让不同学科的学生一起交流合作。
第四,提供一部分资金上的支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商业化产品。
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风气也初具规模,并且遇到的问题也同样急迫。现有的高校工科专业都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些小的创新设计才能通过毕业,其中不乏有很好的且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新发明,但是这些学生一般不具备思考周全的商业计划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其次,很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是为了完成毕业的要求、拿到学位,缺乏创业激情,很有可能他们的项目在他们离开学校时就半途而废了。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将技术卖给了其他商业公司。所以,如何在有技术创新背景下的工科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创业氛围,让他们不仅专注于科研,同时也能力将自己的技术革新和创新发明转化为实际应用,这一点迫切需要改善。
回顾本届中国MBA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前几名队伍也体现了科技创新与互联网思维的完美结合,致力于应用最前沿的技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这些项目肯定了高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型商业模式这一创业教育形式的准确性,为很多怀揣创业梦的学生提供了项目磨练、成长的机会。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