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初踏职场,以专业对口为前提,还是让自己先就业再择业?上周五,青年报联合“青春上海”官方微信推出“走出校园,你们还好吗?”相关网络调查。调查显示,选工作时首要考虑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仅占5%。首份工作与所学专业匹配度,有51.14%的受访者表示“有一定相关度”,19.31%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关系”。
专业:金融学
岗位:围棋老师
业余爱好变成职场起点
今年6月从上海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后,张军成为了宝山区一家围棋培训机构的围棋老师。他也成为寝室“哥们”四人中唯一一位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人,“室友有去了银行、四大,也有在国有企业当销售,都算是专业与职业对口了,两个月来基本已经适应了工作节奏。”
其实毕业季期间,张军也网申了不少银行职位,“一共面试了五六家银行,有几家进了终面。”但在张军看来,金融业虽然热门,但有种“万人挤独木桥”的感觉。张军最终选择了“围棋老师”这一和专业相差甚远的职业。
兴趣成为了他最终选择的主因。张军小时候学过围棋,进了大学后考出了业余5段。大二开始他就在现在工作的培训机构里兼职围棋老师。在这个行业里,专业度高又会与孩子相处的老师并不多,张军看到了其中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
正式工作将满两个月,张军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平时他要带近10个班级,每个班10多名学生,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有。除了授课,他还要负责将一年的围棋课程转变成动画,光剧本就写了3个月。青年报记者约张军采访的那天,他与动画机构的人员商讨了近5个小时,晚上还有一个半小时的围棋教授课程。此外,张军还负责新分部的开拓。
“我一直觉得,一份工作如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带来一定的经验与上升空间,那就是份好工作。”他表示,虽然所学专业与岗位不对口,但他把知识用到了“副业”上,“家庭理财方面都是我在做,比如帮我爸炒股,一年就扭亏为盈哦。”
专业:文物保护
岗位:博物馆工作人员
小众专业选外企没人要
文婧所学的专业很小众——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今年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后,秉持工作要与专业对口的原则,她顺利进入沪上一家博物馆。
两个月来,文婧每天要清点文物,查看文物保存状态并制定修复方案,虽然还未正式接触核心工作,但工作内容也包含了相当高的专业性。“我以前实习时做过文物保护项目,专业方面没问题,毕竟牵涉到文物安全,如果专业不对口很难上手。”文婧笑着对青年报记者说。
经历求职季时,文婧也投过一些外企、银行,但哪怕是对专业最没要求的文员或是行政助理,也很难收到对方公司的回复,“对方会觉得我专业太小众,在企业里浪费了我的专业知识。”
虽然一起毕业的3位同学有选择考公务员,也有选择当老师,但文婧还是想方设法找和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我不想浪费我对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也不想留有遗憾。而且要找其他工作的话,可能还要从头准备,是否能胜任我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专业:汉语言文学
岗位:语文老师
实习经验成就梦想
不同于文婧“完全对口”的选择,上师大文科专业的应届生小韩则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有一定相关度的职业。
新学期她将成为奉贤区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还要担任小学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虽然不是师范专业“科班”毕业,但她觉得自己专业中涉及的语言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等都能为语文教师这一行业打基础,“而且我的性格不太外向,脸皮薄,如果要去做销售,一旦被别人拒绝我会很受不了。但和孩子打交道我比较能得心应手,好老师需要慢慢锻炼。”
这一周小韩已经忙着参加教师礼仪培训,培训涵盖了备课要点、老师具备的素质等,都是为新学期做准备。培训期间,小韩问过同期培训的新老师,发现师范生仅占一小部分,“有学电机专业的来当英语老师,也有学税务专业的来当语文老师。”
虽然专业与就业不算完全对口,但当语文老师具备的基本文学素养小韩并不欠缺,“大四的专业实习我也都耗在了小学,积累的经验弥补了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这是份稳定的工作,我觉得自己也能胜任。”
征集令
预计到本月底,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可突破90%。比起那个看起来尚且“乐观”的就业率数字,我们更关心的是应届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后实实在在的生活。即日起,相关网络调查(www.sojump.com/jq/3739769.aspx)继续进行,欢迎你参与填写。另外,只要你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也真诚欢迎联系我们,说说这一个月来的薪水、感情、就业、专业,说说自己走出校园后的工作与生活现状。
【互动方式】
信箱:qnbyw@163.com热线电话:61933111微信:青春上海、青年报
微调查
即便岗位无关专业七成愿意边干边学
面对择业时是否纠结专业与岗位,“职场菜鸟”们给出了不同答案。
择业首选专业对口仅5%
根据青年报联合“青春上海”官方微信推出“走出校园,你们还好吗?”相关网络调查显示,面对“选择工作时你首先考虑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有55%的受访者选择了“个人发展空间与理想”,也有三成的应届生选择了更为现实的“薪金待遇与福利”,虽然“专业对口”排名第三,但比例只有5%。
调查显示,有51.14%的受访者表示工作与专业“有一定相关度”,19.31%的人选择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完全没有关系”,只有不到三成的人目前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完全符合”。
半数称能克服不对口现象
面对“你刚就业,如果发现专业与岗位不太对口”的问题,4.76%的受访者表示“很高兴,把它当做对自己的考验”,72.58%的受访者表示,将“边干边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面”,20.97%的受访者选择“先干干再说”。“准备辞职不干,另外找其他工作”的受访者为1.6%。
面对“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这一现象时,应届生的看法也有所不同。48.86%的应届生觉得“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同时有50%的人认为“给就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可以克服”。
另外,有近三成的应届生最初想进外企,22%的人理想单位是国有企业,然而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中,超过三成的应届生进了民营企业,进外企的刚刚超过10%。
[专家分析]
发展关键看综合能力
全国高级职业指导师汪美萍表示,一般医学类或是科研技术等专业的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高,而类似经贸、管理、文科类等宽泛类专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我以后该干什么”的困惑。
在汪美萍看来,专业与就业不对口,职业“零起步”也没什么,“职场上关键要看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她指出,专业对口只是表明职场第一步“专业知识”储备合格,但在工作中需要面临实践技能、抗压能力、沟通技巧、自身价值追求等各种能力要求,“大学学习表明了每个应届生都有相当不错的学习能力,补充完专业知识,还是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另外,汪美萍觉得,要找到与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毕业生可以应聘一些能运用到一定专业知识的分支行业和岗位,“比如学通讯工程的,并不一定要做IT等技术研发,如果自身性格喜欢与人打交道,就可以选择做IT行业的销售。”
青年报记者周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