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介绍】
本月初,上海发布有关高中国际课程班新政,21所首批试点学校集体亮相,引起社会关注。上期《文汇教育》介绍了部分学校的办学思路,今天再推出一所上海最早面向本土学生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办学者对于国际课程的理解或许可以带给读者一些新的启示。
位于浦东碧云社区的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是上海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领头羊”,2003年引进IB课程,是上海最早面向本土学生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之一。至今,平和已通过IBO组织的第二次五年评审,办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在代理校长万玮看来,引进国际课程,满足市场需求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中国基础教育突破瓶颈的一个途径。借鉴西方教育先进理念进行本土化探索,到国外考察学习仍是浅层的,不如真枪实弹地实践一番。
引进国际课程要知己知彼
“我们的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深恶痛绝时常常会一下子转而投向西方教育,很多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并不是对国外教育有多少了解,而只是出于对我们教育的不满。PISA结果出来后,上海连续两次夺得第一,连英国教育大臣也来取经,大家又感到很困惑: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万玮认为,东西方教育有很大差别,但并不存在孰优孰劣。
2012年,万玮被学校派到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学习,其间访问了当地的一些中小学校,深切感受到美国人对本国教育的危机感。“我们对于国外教育很多都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其实未必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好。”
“事实上,东西方教育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关系。”万玮说,“什么样的孩子会成功?简单说就是‘勤奋+思考’。中国学生是学而不思,美国学生是思而不学,两者若能相互学习,就是最完美的教育。”万玮认为,最终好的教育一定是中西融合的,学校能做的是找寻中西交融的平衡点在哪里。
基于这样的思考,万玮认为,目前高中国际课程应该是引进国外课程进行本土化建设,而不是全盘照搬。“有的学校会标榜自己全套引进课程,全部启用外教,以显示国际课程的正宗,但全盘西化未必适应本土学生。”
国际课程不能沿用应试思维
为什么选择IB?万玮说,中国师生的习惯性思维是“学是为了考”,但IB课程完完全全是教考分离。IB课程每年5月全球统考,但这个时候高三学生差不多都已经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他们无法拿着IB的成绩单去申请学校。平和学校曾经向IBO管理者提出这个问题,但对方的回答是:我们不是为升学服务的。万玮并没有觉得这样的回答很傲慢,倒是觉得他们的做法与平和的办学理念非常贴近——安静、沉着,不功利。
“我们不赞成用应试思维去办国际教育。有的学校喜欢炫耀分数成绩,但这不是国际课程的理念。办学是需要理想的。IBDP就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人,不只是传授知识,这和我们平和的办学理念非常一致。”万玮解释说,IB教育理念是培养十种人,即探究者、知识渊博的人、善于思考的人、善于交流的人、有原则的人、思想开放的人、关心他人的人、敢于冒险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以及反思者,这和平和学校“平正达理,和善励新;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有着很高的契合度。
鼓励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
IB核心课程主要有三门,即CAS(创造、行动、服务)、TOK(知识理论)、EE(拓展论文)。其中CAS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课程规定150课时,需有18个月连续参加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要至少做一次活动发起人。平和高中部200多个学生,社团就有四五十个,最多时有70个,都是学生自己组建管理,聘请老师指导。
万玮认为,CAS课程最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有一个学生叫王云昊,成绩不是很突出,但领导能力却很强。他高一时接手学校电视台,货比三家更新设备,连摇臂、航拍小飞机都配齐了。他问校长要来学校的日程安排,一旦有重大活动,电视台就会前去拍摄报道。只用了半年时间,王云昊就把电视台办成了学校的第一大社团,社员有100多人,跨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这个男孩有很多常人看来异想天开的梦想,去年他特地来找校长,计划要在平和举办一场全国中学生校园媒体峰会。所有的策划到执行都是他来做,校长为他打工,向董事会争取预算、培训志愿者,还专门为他这个计划召开联合协调会。去年7月,这个峰会真的就办成了,来自京、津、沪19所学校160多名师生汇聚平和切磋交流。王云昊今年毕业,已被全美排名前十的商学院录取。他说在平和做成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万玮表示:“学校很愿意支持这样的学生,校长也喜欢这种被学生推着走的感觉。”
平和学校地处浦东金桥,国际化的社区环境为国际课程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学校毗邻上海英国德威学校和协和国际这两所知名国际学校,学校之间经常进行体育校队比赛和艺术交流。利用碧云社区内的企业资源,学生社团可以借助贝尔实验室、金桥再生资源平台公司等企业实验室做研究。
招生看重学生发展潜能
平和双语学校的国际课程规模较小,IB每年招生数在50至56人,CTC每年招生数为40至50人,而教师配备则相对充裕,现共有学科教师50名,其中外籍教师15人,大学咨询老师2人。外教所教授的学科涵盖英语、历史、商务、经济、化学、视觉艺术等。其中,CTC加方教师为7人,包括委派了一名专职校长对加方课程进行管理。每年毕业生近80%的学生被美国综合排名前50的高校录取。
国际课程班每年招生人数有限,前来报考的学生却有近千人。学校如何招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据介绍,平和IBDP每年招生,自主招生和中考各占50%。报考的学生每人必须写一篇1500字的个人介绍,并提供两份老师的推荐信,学校可以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自主招生会侧重对英语的考察。面试是非学科类的面谈,主要是通过交谈考察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判断力等。笔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外校学生还要加考一门数学。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发展性评估,不需要入学时学业水平就要达到多少高度,而更看重入学后的发展潜力。”万玮说,“有些学生成绩很好,但没有自己的思想,循规蹈矩,很可能落榜;而有的学生成绩一般,但独立思考能力特别突出,就很有可能被录取。”
平和学校教育总监龚德辉说到今年刚刚面试过的两名学生。“一名女生在浙江一个县中成绩名列前茅,之前在上海另两所学校的国际课程班学习,感觉那种应试痕迹很重的教学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最后她找到了平和,面试的整个过程,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孩子,她要自己选择理想的学校,结果我们破格对她插班录取。事实上,她的学科成绩并不拔尖。”
“另一个学生是来自西安的男生,中考考取了当地一所省重点,成绩可以说是名列前茅,是传统教育里的乖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说的都是一套套空话,我们很担心他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这样的学生进入国际课程班很可能会处于低端。他的学科成绩全A,但我们最终还是没有录取。”
文汇报记者王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