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享受,我们还需要诗与远方。中国自古是一个诗歌国度,诗性的因子流淌在国人的精神血脉中,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别样的风华。在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不仅以大量的旧体诗为中国传统诗歌贡献了新的实绩,而且以大量的新体诗为我们描画了欧陆地理人文的迷人风情,成为中国当代学人之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了进一步领略汪涌豪教授诗歌创作所蕴含的汉语言魅力和个性特点,深入探讨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中诗歌创作与诗歌朗诵作为城市美学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日前,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与上海市语文学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联合主办“母语的魅力:汪涌豪教授诗歌朗诵暨研讨会”。共有30余名专家学者、朗诵艺术家、朗诵爱好者出席本次活动。
开幕式由上海市美学学会秘书长、上海大学中文系主任张永禄教授主持。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祁志祥教授代表主办方上海市美学学会致开幕辞,介绍此次活动是2023年度上海市社联跨学会学术合作项目之一,并以“诗人之诗”“学者之诗”“才人之诗”评价汪涌豪教授的诗歌创作,认为其诗不仅各体兼工,言情、抒性、咏物、叙事等无不入诗,且达到了古今中外通融的自由境界。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张豫峰教授代表主办方上海市语文学会致辞,认为诗歌是人类在语言层面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与语言学息息相关,希望借本次活动为上海市语文学会的跨学会合作与创新树立良好的开端。汪涌豪在致辞中介绍了自己诗歌创作的缘起与心声,期待朗诵者的二度阐释以及学者朋友的评点能为自己未来的诗歌创作有所助益。
朗诵会由舞台艺术编导、上海市美学学会舞台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吴斐儿主持。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电视金鹰奖获得者贺华,朗诵艺术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田奇蕊教授,朗诵艺术家、上海师范大学高祥荣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监事、东华大学陶奕骏副教授,朗诵爱好者陈圣朵,上海市美学学会理事刘薇等依次朗诵了汪涌豪的数十首古体诗与现代诗。朗诵艺术家、朗诵爱好者深情并茂的演绎不仅把握了诗歌的精髓,还结合个人的理解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时空意境,让诗歌真正实现了“飞翔”。
研讨会由祁志祥教授主持。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价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认为汪诗真正实现了学人与才子的结合、现代与古典的结合、性灵与格律的结合。出版家、复旦大学出版社原总经理、商务印书馆学术顾问贺圣遂编审评价汪涌豪书读得多,多才多艺,是当代学术界著名的“才子教授”。日本樱美林大学校长助理杨光俊教授认为汪诗赓续了中国古代文人诗的传统。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指出,汪涌豪以古体诗写域外游历所见,体量惊人,超越前贤。他从词藻、对偶、声律、用典四方面揭示汪诗延续了中国传统诗词对于“美”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王宏超教授从汪诗中域外诗所展现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汉字美学传统的捍卫、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才学兼备形象的延续、对于现代人的文学创作与古人文本的互文关系等方面强调了汪诗价值。张永禄教授指出汪涌豪教授的诗歌创作为高校教师如何打通研究、批评与创作之间的壁垒,以及身处城市空间的现代人如何用诗歌参与城市空间美学的实践提供了诸多启示。上海师范大学李贵教授以“一个人的寰球地理诗学”评价汪诗以丰富、强烈的互文性拓宽了文本的意义空间,具有普遍人性所共有的价值。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周光凡副教授认为汪诗具有一种独特的苍凉感,语义丰富,如静水深流。词人、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博士周庆贵认为汪诗浪漫与伤感并存,提供了当代学人的心理样本。上海社会科学院胡俊研究院认为汪诗感伤情绪的背后充满着极具生命力的激情,彰显了遁世、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
汪涌豪表示,诗歌是用语言献给自己灵魂的最好的礼物。自己丰富的诗歌作品得益于长期的语言积累,也与自己平和的生活状态存有内在联系。
本次活动所选朗诵的诗歌选自汪涌豪教授的旧体诗集《巢云楼诗抄》和新诗集《云谁之思》。《巢云楼诗抄》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共十二卷,共1402首,内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一半写国内所见,一半写国外所见。《云谁之思》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收录140首诗歌,内容涉及欧洲历史、地理、音乐、绘画、建筑等等。
《巢云楼诗抄》
汪涌豪 著
团结出版社出版
《云谁之思》
汪涌豪 著
译林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赟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