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爱情似乎变成了一个奢侈品。有的人结婚多年,激情不再,生活乏善可陈;有的人渴望和爱的人在一起,却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没有勇气承担两个人的未来;也有人艰难的异地恋,面对爱情和工作,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更有人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中受伤,内心干涸,再没有力量去爱……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代人很难拥有爱情?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十多年来关于爱情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关于爱情的信仰正在消失,爱情的诞生日益艰难。这一切恰恰体现了青年一代越来越处于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之中,精神领域里存在普遍的焦虑、茫然、价值的坠落感与空白感。在本届上海书展期间,他与作家、策展人祝羽捷,播客“咸柠七”主播、B站知名up主曹柠,就其出版的新书《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通过经典文学和影视作品,解答当代年轻人在追寻爱情过程当中的种种困境。
在名著里寻找爱的答案
一个人的爱情在生活中被压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精神的软弱。当一份爱情从天而降时,我们常常有强烈的直觉,心里明白这个人就是我苦苦追寻的恋人。但我们又很难遵从自己内心的呼声,反而倾向于选择外界阻力最小、最符合社会规范的爱情。同时我们的爱情生活也受到996的工作方式的侵蚀,每个人回到自己的小世界的时间被极大压榨,两个人面对外部世界时的矛盾又变多了,房价升高,结婚成本大,教育孩子更是一辈子的艰难事业,人们没有了自由的时间,哪还能全心投入爱情,成为一个懂得爱情的人?
梁永安敏锐地发现了大家的困境。但同时他也希望大家体察爱情对生命的纯粹价值,它绝不仅仅只是一段恋爱,更是我们面向未来选择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新书《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中,结合当下青年人的爱情困惑,重新剖析经典文学名著,他给大众“开设”了一门讲述文学与爱情的课程。希望大家能在这些经典文学中,找到面对爱情的勇气。在看清爱情的本色之后,依然毫无保留地去爱。
没有遇到更好的人怎么办?
梁永安并不认为年轻人一定要恋爱或结婚,相反他建议年轻人建立起很强的单身信念——这辈子我就自己过了。为什么这么说?梁永安借用了毛姆的小说《面纱》来提醒大家:女主角凯蒂向往爱情,但面对母亲的责备与“逼婚”,和成为“剩女”的危机,匆匆的嫁给了自己完全不爱且沉默寡言、乏味无趣的医生瓦尔特。凯蒂这个决定不仅没有如愿收获美满幸福的婚姻,反而让她在婚后坠入婚外情迷失自我。凯蒂的教训提醒我们:爱情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它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在这个精神化的选择面前,只有爱和不爱两种存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它。如果你暂时还没有碰到真爱,那也不要着急,先自己过吧,要有耐心。
祝羽捷也对梁老师的观点表示赞同。她认为爱情是一个很严肃,很郑重的事情,是一种承诺和责任。而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去认识一个人,了解的都是一个片段,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她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的开始一段爱情或婚姻,一定要在全面的了解对方之后再做决定。
“恋爱脑”到底要长不要长
梁永安有句话流传甚广:现在的人,分手能力远远大于相爱能力。说的是现在的人选择很多,面对爱情总有一种吃瓜心态,瞻前顾后,在恋爱的时候就做了很多撤退的准备,不能倾情付出。在这种时代潮流下,“纯爱战士”就变得很稀少,甚至在一些语境下变成了对恋爱脑的嘲讽。对此,曹柠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多少都是有些“恋爱脑”的,对于爱情一直保持开放和勇敢的态度,但为什么对现在的人来说“恋爱脑”仿佛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追求真爱也被看做一种天方夜谭?
祝羽捷认为这和现在女性意识的觉醒有很大关系。在过去,女性都是依附于爱情,结婚了以后重心会转移到家庭上,全身心的付出,从而影响了女性的经济收入,导致女性的社会地位下降。但今天女性的独立意识终于觉醒,相比女人,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上。
梁永安则表示自己并不反对恋爱脑,相反他认为做什么事就要用什么脑,如果用经济脑、计算机脑,不停地计算利益得失,那肯定是谈不好一段恋爱的。面对爱情,我们要全情投入,毫无保留。正如《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男主人公阿里萨的妈妈激励他时所说:“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儿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
《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
梁永安 著
青豆书坊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苗露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