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饰交流史》
刘玲芳 著译
启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从近代东亚的视点出发,以服饰、发型为媒介,借助报纸杂志、书籍、照片等资料,从整体到局部、从意识形态到实际行动,探讨1870年代至1920年代中日两国服饰文化交流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情况。
>>内文选读
清洗的方式
随着洗衣机的普及,洗衣这件事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是件十分方便,不再像过去那样耗费大量体力的事了。自不必说人类用洗衣机来清洗衣物的历史并不算长,不,应当说这段历史很短。洗衣机在一般家庭普及之前,清洗衣物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它也是过去服饰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对日本人来说,关注邻国的衣物清洗方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那么,当时的中国人到底是怎样清洗衣物的,又是什么地方让日本人感到震惊呢?接下来,根据以下的资料来具体分析。
奥田正男在《中国人的兴趣与生活》一书中介绍了中国人清洗衣物的方式:“(中国人)洗衣一般是清洗内衣和其他贴身衣物,而清洗的方法也十分简单,就是将蒙古产的天然碱和外国进口碱溶入水中,然后将衣物放在洗衣板或石头上,用木棍之类的敲打之后再清洗干净即可。有夹层或夹棉的衣物是不会拆开来清洗干净再重新缝合的。”这段资料如实地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服饰生活,而且对清洗衣物的类型、方法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说到这里,有一点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中国人一般只清洗贴身衣物,带夹层或夹棉的衣物一般是不清洗的。
不过,这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衣物清洗方式。比如中上流社会的家庭会怎样清洗衣物呢?不难想象,肯定是主人家将衣物交给用人们来清洗。虽说前文中奥田所观察到的现象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得不说,中国人的衣物清洗也着实有让日本人大吃一惊的地方。比如,与其说是一种清洗的文化,倒不如说是如何处理脏污衣物。《中国人的兴趣与生活》指出:
中层社会的家庭对于昂贵的衣物,自然也会做一些污渍清理,但是像棉织类的衣服一旦穿脏就会将其卖到估衣铺(中古店)。而下层百姓则会去估衣铺买中上流社会贵族富人们所抛弃的衣物,然后一直穿到破烂,不能再穿为止。
这段文字讲的是,中上层社会所穿的棉织类衣服一般不会去清洗,而是直接卖到估衣铺,最后再被下层的老百姓以低廉的价格买走。这一点在有着自己独特的和服清洗文化以前,日本人在清洗和服时,首先会将和服拆成各个独立的部分,像袖子、领子和身体部分等,拆开的和服又可以拼凑成一块完整的布,然后再将这些布块分别清洗干净,晒干,最后将清洗晾干后的布块拼凑在一起,再次缝制成和服的日本人看来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图源:视觉中国)
而且,中上层社会的中国人并不将带有污渍的衣物清洗干净再穿,而是任其流传到下层老百姓之中。这种衣服的再循环,让一件衣服最终成为联系社会各个阶层的媒介,甚至这种文化的盛行还支撑了不少估衣铺的兴盛。“在不少估衣铺前面的街道上,铺子里的伙计拖着抑扬顿挫的声调用自己独特的节奏卖力地吆喝着,要么夸赞宣传店里的商品,要么拦着门口的客人热情地介绍。”后藤看到这番情景觉得甚是有趣。而他对此总结道:一件衣服好几个人穿,有时甚至十几个人穿过,“不管衣服流传到哪里都能让人毫无顾忌地接受,这一点和中国人的民族性实在是太吻合了”。后藤认为从这种处理有污渍衣物的习惯里能看到中国人的民族性。
最后,对以上内容做个简单的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清洗衣物的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清洗衣物可能并不是那么麻烦的事情,但是对当时人来说,这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服饰与日本和服的剪裁方法原本就不一样,清洗方法自然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在日本人看来,中国的衣物清洗方式有些落后,并没有清洗的步骤,而是让带有污渍的衣服从中上层社会流传到下层百姓之间,这实在是难以理解。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当时的日本人大都对中国人的服饰文化表示出了震惊和诧异。这是因为他们亲眼看见当时中国人在服饰生活方面依然保持着旧习俗,并没有像他们一样与时俱进,在他们看来,这些都可以说是未开化或者野蛮的习惯。不过,很有趣的是,日本国内又出现了十分欣赏中国人的服饰文化,甚至大力提倡日本人也可以尝试穿中国服的现象。
作者:刘玲芳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