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市民也能为市级美术馆策展。今天,“素人策展计划(第一季)”亮相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在这家上海唯一的国家重点美术馆里,五组六位没有美术背景的非专业人士(网络用语为素人),破天荒享有任意挑选馆藏近两万件藏品的“特权”,共同为公众呈上一个非一般的美术展览。
此次参与策展的素人中,有重症监护室护士、注册分析师、退休教师、大学教授、物业经理,涵盖各行各年龄段。从最初的存疑到昨天现场看到最终形成的展览成品,记者的心情是颇为惊喜的。固然还存在不足,但处处呼应着他们各自的人生;他们是用自己不专业却个性化的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述说着各自的真实经历、真切情感和真诚理想。
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指出,“素人策展计划”不仅是美术展览,也是老百姓实现艺术梦想的舞台。“我们真诚地欢迎更多观众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成为下一位策展人。每个普通人眼中之光汇聚起来,就是时代之光、城市之光与人性之光。”
叠加了人生履痕的展览主题各不相同,平凡中见出趣味意味
“夏阳是谁?他很有名吗?”直到展览开幕在即,素人策展人潘敏立对于所选作品的“来头”依然有些懵。年逾九旬的艺术大家夏阳的一件综合艺术作品《上升的人群》,简洁中透着诙谐,被潘敏立相中,用以诠释“每一次入坑,都是人生难得的体验,从低谷中爬出的人们,总会多一点生活的技能和生存的勇气”,引得人们会心一笑。
夏阳《上升的人群》
这次素人们呈现的五组策展,依各自不同的经历与认识,自然而然形成五个不重样的展览主题,平凡中见出趣味及意味。
潘敏立是多年与股市打交道的注册分析师,“艺术就是人生的K线图”是其展览主题。她选取的作品大多略带抽象,用以隐喻人生的起伏。吴冠中有着交错线条的两幅作品被她第一眼相中。其中一幅《山》,上半部分是陡峭的山丘,贴近底部的是一条缓缓向上的坡道,潘敏立笑着给补上了“画外音”:“急上急下,是勇者才能驾驭的攀登挑战,不紧不慢走着缓坡,才让大多数人感到快乐。”
吴冠中《山》
版画名家金祥龙用套色木刻描绘家乡浦东航头的《故乡组画》,洋溢着质朴的乡土气息,率先“击中”素人策展人、中华艺术宫物业经理汪建平的内心,“这组画让我想起故乡和童年”。汪建平是土生土长的浦东川沙人,他坦言组画中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条条泥土小路、田野里金灿灿的麦田都与自己渐渐远去的记忆产生了微妙的重叠,看得心里很暖。以“我的城”为主题,他把作品编排成记忆之城、飞跃之城、理想之城三个片段,“我是技术型的人,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想用作品把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真实感受告诉大家。”汪建平坦言。
金祥龙《故乡组画》中的其中一幅
“把平凡过成美丽的一幅画”,是金轶静选定的展览主题。来自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这名护士,挑中的作品多呈现出宁静平和。例如鲍莺的《不一般的城市公园》、陈钧德的《街心花园》、李詠森的静物水彩、李志良的风光摄影,似乎与其工作形成了一种反差。她说喜欢紧张过后的平静和安稳,因而在策划中念及与孩子家庭的亲情时光。
陈钧德《街心花园》
大费周折的非一般展览,唤起大众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
不熟悉馆藏作品与策展流程,素人策展怎么实现?为此,中华艺术宫特为五组素人配备了一对一的策展助理,均由该馆学术部有着丰富经验的馆员担任。围绕主题,策展助理会有针对性地为策展的素人分批推荐不同维度的作品。有时三五十件作品中,对方只看得上一两件,甚至一件也看不上。如是反反复复、艰难推进,最长一组展览的策展持续了五个月。有人打趣道:“这简直是相互‘折磨’的过程”“比常规办展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大多了”。协助金轶静的策展助理任建顺笑言,对方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们之间的沟通常常隔着时差,“简直像地下接头”。
如此大费周折让素人策展,又究竟为何?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积极推进“大美术馆计划”,致力于美术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把老百姓请到美术馆核心业务当中的“素人策展计划”,正是“人民至上”办馆理念的重要实践途径。“我常常在想,我们的供给是不是能够满足老百姓真正的需求?我们说的艺术为人民服务或是文化惠民,是不是本身就隐含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陈翔告诉记者,这次素人展给了自己很深的启发,也进一步了解了部分老百姓的需求。
“同样一幅作品,专业人士的理解与老百姓的理解可能完全不一样。艺术最值得玩味之处,也就在于它其实没有绝对标准。”与这些素人策展人接触下来,陈翔发现,没有美术专业背景的他们,并非没有艺术感觉。人人都有艺术潜力,通过“素人策展计划”,他希望能激发老百姓的艺术潜力和审美追求,也让中华艺术宫“向着真正成为人民的美术馆,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者:范昕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