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曾写‘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南方》《飞鸟和池鱼》《在北方》反映的人生遭遇、人生情绪其实是一样的,就是‘飞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近日,作家张惠雯短篇小说集《在北方》分享会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说,分享会主题“女性的爱、抉择和自由”,几乎贯穿了她全部作品。
最新小说集《在北方》包括《雪从南方来》《二人世界》《黑鸟》《玫瑰,玫瑰》等九篇,聚焦行至人生中途的女性面临的情感、婚姻、养育等问题。从相对富足的日常生活展开,张惠雯以自己对风景、天气、光线等自然元素的敏感营造小说氛围,用克制而精确的笔法渐次推进人物心理变化,抵达人性深处。
徐则臣观察到,目前国际上前沿短篇小说家几乎都不是以故事见长,而是致力于发挥短篇小说文体的优势,在艺术层面上做实验探索,如爱尔兰小说家威廉·特雷弗、科尔姆·托宾、克莱尔·吉根。其中,科尔姆·托宾的写作就特别警惕戏剧性冲突,“惠雯的小说经常从我认为没有戏的地方直升机似的原地起飞,这恰恰是一个巨大的能力,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特质,体现了短篇创作的无穷艺术潜力。”
戴瑶琴认为,张惠雯的写作契合世界华文文学整体发展脉络——2000年至2010年创作重心是中国故事,2010年后回归他国故事,紧跟创作热点的同时建立作品辨识度,“惠雯的小说有很明显的个人风格,注重在细微处经营,如人面临的某种处境、情绪,或是在特定成长阶段中的心理变化。”
在她看来,《在南方》《在北方》提供了生活多种样貌,也为创作者提出新问题:如何理解当下的生活?“《在南方》贯穿着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我把它称为‘现代病’,这种情绪在《在北方》表现为‘当你爱的人和你不喜欢的生活捆绑在一起’,《飞鸟和池鱼》是其间转折点。无论是中国故事还是他国故事,都是要解决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徐则臣指出,题材宽阔是张惠雯一大特色,在小说中准确亮出态度本身就是巨大才华,如《在北方》里的《玫瑰,玫瑰》以及《飞鸟和池鱼》里的《涟漪》等一系列小说,能体察到主人公面临爱和自由的抉择时鲜明的取舍。当一切都稳定下来后,该怎么办?张惠雯坦言,以前一些作品写如何在异国他乡打工营生、在社会立足,《在北方》聚焦如何面对物质条件充足但心灵孤独的问题。
相对单一题材,张惠雯的小说展露出宽阔的文化视野,“有了比较、鉴别,才可能保持自己的判断和作为个体作家的独特性和主体性。惠雯相对古典的创作方式,以及对生活文化的洞见,让她能够把人物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琐碎的洞见继续往前推进一步。如果她以后写长篇,也有可能像南非作家库切似的,落实到对个体尤其是对情感的深度勘探。”他说。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