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新书发布会”在江苏书展举行。发布会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主持,与会嘉宾有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丛书主编程章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兴无,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俞士玲,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金鑫荣。
主持人徐雁平指出,《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同时也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为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的重大原创学术成果,自2010年底立项以来,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辛勤耕耘,终告完成。整套丛书共十册,目前已出版八册,余下两册亦将在年内出版。
金鑫荣代表出版社对今年新出版的三卷成果即程章灿教授撰《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徐兴无教授撰《早期经典的形成与文化自觉》、俞士玲教授撰《明代书籍生产与文化生活》表示热烈的祝贺。南京大学出版社和南京大学文学院一直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出版了一系列优质的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出版成果。
主编程章灿则介绍了“文献”一词的文化内涵,并从文献足征与文化自信、用文献讲述中国文化故事、建立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科体系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这套丛书的总体特色与学术意义。丛书共分十卷,首卷为总论,第二至九卷为专论,第十卷为史料辑要。
随后,新近出版的三卷的作者围绕各自的新书与读者进行了深入分享。徐兴无首先从中国的轴心文明切入,谈早期经典的形成。一方面,政治权威的文本升华为文化经典,另一方面,个人对经典的理解升华为文化经典。接着他对经典的三个文化象征——历史、宇宙、神圣进行了总结。最后他谈到,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早期经典的形成与文化自觉》一书的写作其实经历了一个由文化史的考察扩展到思想史的考察的过程。早期经典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文化实践过程,其中的成果一是经典,二是关于经典的观念。
俞士玲《明代书籍生产与文化生活》一书主要讨论明代官刻、家刻、坊刻以及彼此的合作,提出“离合贯通”的图书生产和传播模式,意在突破过去研究官刻、私刻的截然两分以及在商业出版框架中讨论明代图书生产的趋向,呈现明代图书生产、思想文化以及文学的可能发展走向,揭示明代图书生产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之互动。
程章灿的分享则围绕中国文献文化史上的“尤物”——石刻展开。中国古代石刻源远流长,类型繁多,影响深远。《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一书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深入石刻的生产、使用、阅读、传播全过程,探讨和石刻文献相关的人与因缘,突显石刻文献的物质性,开掘传统金石学的中国性。
最后,徐雁平总结到,可以把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的意义放在世界的文明体系中去考察。在四大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是有文献传承的,因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谈文化传承中的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等,相信文献文化的研究将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