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爱上北外滩》全国油画、水彩画名家写生、创作2023年第二期活动日前举行,关维兴、胡晓幸、柳毅、黄志刚、池振明、刘永健、王海涛、黄华兆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三代水彩画家应邀来到上海,用画笔共同抒写世界会客厅——北外滩。
水彩画名家们到达上海后,在策展人史贇淇带领下先进行写生前的采风。他们先后来到上海大厦、上海邮政博物馆、中国证券博物馆(浦江饭店)、世界会客厅、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1933老场坊、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等地深度领略建筑可阅读的内涵;在“浦西第一高楼”上海白玉兰广场,领略“世界会客厅”风采——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之滨的“北外滩”历史人文积淀丰厚,也是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
第二天,画家们分别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河滨之源一带、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等地写生,用画笔将故事融入建筑中。
北苏州路修建于19世纪末,因在苏州河北岸而得名,沿路建有许多仓库、大楼,亦是苏州河最重要的航运要地。而北苏州路的虹口段,位于苏州河的下游,此地建了诸多的知名建筑,如礼查饭店、上海大厦、外白渡桥、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河滨公寓等,在100年的风云变幻中,她们仍然熠熠生辉,勾勒出历史的剪影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风情。
1933—1941年,上海接纳了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曾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他们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时作为犹太人居住区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
第三天,艺术家们来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采风写生。“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流连忘返。
作为一个外来画种,水彩传入中国,首先是在上海萌芽与发展。从土山湾画馆的建立到新型美术学校的建立,上海一直是水彩艺术在中国推广传播的沃土,因此上海是“中国水彩”的码头,也是“中国水彩”的源头。而虹口作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集聚地,具有促进水彩文化发展的沃土。
本次活动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中视文旅艺术研究院、中国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联合举办。据透露,为充分展示北外滩历史文化底蕴和宣介城市形象,第二届《爱上北外滩》名家写生、创作展(油画、水彩)活动共将邀请全国36位知名艺术家创作108幅油画、水彩作品。与此同时,打造《爱上北外滩》系列栏目,通过一幅幅画面深度挖掘北外滩优秀历史文化。
作者:李婷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