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谭其骧先生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时,《嘉庆重修一统志》是手头必备的参考书,能在晚年主持《嘉庆重修一统志》的整理点校,希望可以告慰谭先生。”90岁的历史地理研究大家王文楚动情地说。
由他领衔、众多学者合力,历经11年精心打磨的重大古籍整理成果——30册《大清一统志》点校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4月1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新书发布暨王文楚先生学术研讨会。这被学术界称为古籍整理的一大盛事,也是新时期复旦历史地理学科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出发点,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基石。《一统志》的修撰可谓是“大一统”观念的一种体现。中国古代从六朝开始编纂地理总志,唐宋后更加兴盛。元代开始,每朝都有官修的《一统志》,以记载疆域之辽阔、民情之丰富,彰显一朝一代的文治武功。
明、清两代《一统志》体例有所不同,但框架基本相似:首先是京师,其次为各省区,最末为四裔或朝贡各国。各省区之内,先是简介一省概况,然后以统县政区(府直隶州)为纲,分卷介绍。各府直隶州(即统县政区)自成一卷或合为一卷,分别有建置沿革、风俗、城池、户口、田赋、山川、古迹、人物等目。可以说,《一统志》不但是修纂时的地理状况的总汇,也是该地区历史地理的记载。
清代三修《一统志》,始修于康熙,续修于乾隆,重修于嘉庆,历时156年,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大盛事,在中国古代地理总志编纂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中嘉庆重修《一统志》,历时30年,凝聚了数朝纂修学者的劳绩和心血,是记述清嘉庆末以前的一部官修地理总志。全书凡五百六十卷,另有凡例、目录二卷。首叙京师,次直隶、盛京、江苏等十八行省等,最后附以“外域朝贡诸国”。卷首有皇舆全图,是嘉庆二十五年全国疆域总图;各分卷都设有舆图;图后还有沿革表,简注各代政区设置、变迁。《嘉庆重修一统志》为历代地理总志之殿军,是考察研究当时疆域发展和范围及政区建置最完整、坚实的宝贵资料。
“该志不仅是嘉庆二十五年以前的清代地理总志,而且也包含了以往各代的地理志内容,可称得上是地理总志的集大成者。其所载政区沿革,上溯周秦,下讫明清,内容翔实,脉络贯通,迄今凡需要查证各地历代政区建置沿革,仍依赖此书为重要参考。”王文楚透露,因其史料价值较高,《嘉庆重修一统志》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必备工具。我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数以万计的古代政区和地名的定点,即是依据此书作为最基础的资料。
《大清一统志》就是以《四部丛刊续编》所收《嘉庆重修一统志》为底本,参校《乾隆一统志》等其他众多相关史籍,作了大量的校勘——不仅进行标点,便于现代人阅读,还纠正原书中的许多错讹之处,此外加标专名线(注:古籍整理使用的符号,用于标示人名、地名、民族名、书名等),体现了古籍整理的最高规格。
《大清一统志》点校本是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体量庞大,总计有1300多万字、共30册,另外附有大量图表,整理工作相当庞杂。“《大清一统志》最后由20位点校者共同完成,参与者在整理校勘时的手势不尽相同,这使得统一体例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介绍,《大清一统志》的整理起动于2011年下半年,为在整理工作大规模启动前给出标准与参照,王文楚于当年年底拟订出一版详细的整理体例,在后续整理中,随着新问题不断出现,又重新修改了几次体例。
除制定体例之外,王文楚还亲自承担《京师》与《直隶》两册的整理、点校工作。做点校工作要写校勘记,注明点校者勘正原书错讹时所参照的依据。王文楚在点校《京师》《直隶》两册时,足足手写了近2000条校勘记。他还亲自审读并修订《乌里雅苏台》《蒙古各藩部》《朝贡各国》三部分的稿件。
吕健透露,《大清一统志》成于众手,对于篇幅浩繁的书稿而言,后期统稿、审稿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差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占旭东担纲这一工作,在漫长的10年间付出了的极大的心力,并不断地向王文楚请教。
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多次合作,仅在古籍整理方面,曾出版过邹逸麟的《禹贡锥指》,周振鹤的《王士性地理书三种》、赵永复的《水经注选评》等。王文楚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尤其对各种地理志的整理有丰富的经验。此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谭其骧、王文楚等整理的《肇域志》获得了出版方面的最高奖项——出版政府奖;他整理的《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皆为精品,享誉学林。“他用在《肇域志》和《太平寰宇记》上的功夫,也都用在了《大清一统志》上……有史地所王文楚先生主持整理,实是此书之幸事,学界之幸事。”业界评价,《大清一统志》的整理出版,是让这一巨著以新的面貌呈现于当下,不仅会给大家带来使用的可靠与便利,还有助于历史地理学的新的发展、普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李婷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