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在“翰墨履痕”展览现场
正于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的“翰墨履痕”冯远艺术展,因创下多项“之最”而备受关注。这是艺术名家冯远迄今举办的规模最大、品种最为丰富、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艺术大展,是艺术家创作生涯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一次阶段总结,共展出作品517件,时间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
事实上,这个展览更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它所凝聚的中国画的精神力量,以及对于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有益探讨。
冯远《长城》
冯远出生于上海。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等,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等,一长串耀眼的头衔,是大众认知中的他。然而,无论身份如何转换,毕业于浙美国画专业的冯远,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
主题为“翰墨履痕”的这个展览,众多作品都关乎人的艺术和历史的人,体现出冯远崇仰前贤、俯悯苍生的艺术情怀。其艺术语言以水墨设色为主,工写兼俱,兼及其他,从中反映出艺术家一路以来对笔墨、造型、色彩、意境等绘画本体的思考研究与实践探索。
冯远《星火》
主题拓展与技法创新并行,探索国画向现代转型的有效路径
冯远最是以国画人物画闻名。这个展览让人一改对于国画人物画的既往印象。很多作品顶天立地,画的都是人物群像,画出艺术家看到的这个世界,更是中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上升的一种精神力量,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诚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所言,冯远对人物画主题的拓展,主要是向现实的广度和历史的纵深,向精神的高度和人性的深层拓展。
冯远《世纪智者》
在高逾5米的《世纪智者》中,世界各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人文艺术家等人物的肖像共同组成如地球弧形线一样的方阵。他们的名字,缀满星空,在黎明前泛起的鱼肚白中格外闪亮。这是冯远为讲述世界人类史上进步飞快的一百年所构建的人物丰碑。
新近创作的《世界》更是以世界地图为蓝本,把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把现实与想象融合起来。在这份“版图”上,细心的观众能够找到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内容。其中这样几个故事撑起了当代中国,包括建党百年、冬奥会、航天成就、强军建设、脱贫攻坚完成等。冯远坦言想用这样一种图像上的变革,歌颂我们当下的新的时代。
冯远的人物画中,有超现实、超时空组合人物肖像的英雄主义构图,也有很多画面聚焦的就是我们身边的老百姓,表现农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质朴动人。现身展览的《望乡》就是这样的作品,只见村口的大榕树下,一群老人带着孩子在送别离开家乡前往都市打工挣钱的亲人。这是一种双向的心理期盼,对于城市那些从事劳动的青壮年人,放不下的是家乡的父老和家中的子女;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他们眺望的是城市的幸福生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这类作品反映的不仅是冯远造型的准确生动,而是他对普通人物命运的一种观照。
冯远《今生来世》
与题材拓展相并行的,是冯远孜孜不倦探索的技法创新,大胆求新求变。他以实践告诉人们,解决好笔墨与色彩的问题,中国传统绘画向现代的转型可以走出一条新路。
例如,在冯远创作于2011年、表现西藏新面貌的《今生来世》中,出现了五六组人物形象,用了大片厚重的颜色,这与传统人物画多画单个人物、注重笔情墨趣的惯例迥然不同。艺术家想以此突破传统的水墨画,突破传统的线的造型,包括探索笔墨语言能不能承载厚重的颜色,以及多人物的技术语言。
而在冯远近年的新作中,表现家乡上海的一批风景画,如《都市奏鸣曲》《印象海上》,更是看得人们眼前一亮。冯远坦言,创作这批作品,一是出于对出生地的情感,二是用水墨语言去表现城市建筑的必要性。在他看来,现代化的城市山水的用线用墨,跟用传统笔法画山水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找到一种新的语言范式。在观众眼中,这样的画作早已超越写实,而为都市景观赋予了一种崇高感。
冯远《印象海上》
扎实的写实技法和精妙的笔墨表现背后,是情感沉淀的精神力量
在业内看来,冯远的画作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不仅在于他扎实的写实技法和精妙的笔墨表现,更在于其作品背后蕴藉的精神力量。
冯远格外推崇罗中立的《父亲》。过去数十年,他其实尝试过各种题材,最后坚定地选择回到现实主义艺术这条道路上来。这是因为,他觉得面对中国这一百年的变化历程,真实的力量太重要了,真实是可以打动人心的。冯远感慨于中国古代美术史是一部帝王的生活图像史和文人艺术家笔情墨趣的风格史,却很可惜没有涉及到生活中的所有来源。他想尽自己的力量作一点弥补,增加一些中国普通人的形象。他认为,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社会的基石,正是这种厚重的力量创造了历史。把普通人当做英雄来创作,用艺术的真实打动人心,这也是自己的一种回报方式。
冯远《心声》
对于冯远的作品,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给出这样的评价:冯远的作品描写时代精神,为劳动者塑像,是以一种自发的内在情感去体验的,自然而然在他坚实的造型基础上产生了笔墨语言,我称之为“冯氏笔法”,从山水的笔法里头转换过来,画现代人物的肖像,从人物勾勒到整个造型,从短的、长的、宽的,从刚健的、一种坚韧富有弹性的铁线描的方式,转换出来以后,在被赋予情感的造型当中发挥到了极致。闻一多先生讲过“力量的本质是情感”。没有基础和积淀,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可以说,正是对于民族与家国的深沉情感,对于生命与现实的真切关照,让冯远的众多作品能够耐人回味,并且让他的不少大画具备了如西洋油画般支撑宏大叙事的能量。
“翰墨履痕”这次展览呈现冯远近半个世纪走过的艺术之路,也为我们探索国画当代现实主义道路以及探索新海派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样本。
冯远《逍遥游》
作者:范昕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