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舞蹈板块的节目,既有热度一直持续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也有20世纪舞台经典作品《丝路花雨》,还有获得全国舞剧大奖的《水月洛神》《花样年华》等,中国现代舞奠基一代的曹诚渊也携作品《我本楚狂人》亮相。纵览这些作品,或以有历史记忆的舞蹈符号为链接穿越时空,唤醒观众对不同时代的文化想象,或创新演绎红色经典,传递信仰的力量,或以情感碰撞走进人心实现同频共振,均通过精彩的舞台演绎展现了舞蹈艺术在当代的朝气蓬勃。
舞蹈符号引发文化想象
《丝路花雨》自上世纪70年代末问世,跨越世纪,依旧受到观众的喜爱。作品严谨的戏剧性结构,独具风格的舞蹈语言,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而其中的“敦煌乐舞”无疑成为经典文化符号,汇聚着中国传统乐舞的风华。今天,它的热演再次证明了传统舞蹈文化的生机和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每当“反弹琵琶伎乐天”缓缓起舞,观众就被拉回到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联想到满壁飞天的祥和盛景,联想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丝路花雨》之所以可以跨越历史,成为时代经典,正是因为作品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并对民族传统乐舞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转化,主创团队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大胆的艺术创造开启了一个乐舞创作复兴的新局面,也为中国和世界舞坛留下了一个魅力永存的舞蹈符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当旗袍、石库门、弄堂、黄包车等代表性符号通过人物动作串联起来,在舞蹈作品中重复出现,观者便穿越时空隧道,代入相应时代的文化记忆,唤醒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想象。芭蕾舞剧《花样年华》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记忆中拉开帷幕,舞台上的舞者与环境犹如一幅幅油彩画作,在夜晚阑珊处,道尽人的内心。舞剧将芭蕾舞与中国人的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以及主人公纠葛隐匿的心理相融合,通过多段细腻的双人舞叙述岁月流逝中爱的无奈,战火纷飞之际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这部舞剧属于那个年代,也属于当下的观众,舞剧精致、细腻、中西兼容的美学风格颇具海派舞蹈的风范,让海派文化通过舞蹈艺术作品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生长出新的气象。
舞剧《水月洛神》将洛神传说以及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赋》和《七步诗》相结合,让权力之争、自由之志、浪漫之爱交融在一起,穿越久远的时空相遇相知。编剧和导演在创作中将“诗、书、礼、乐、舞”巧妙融为一体,以充盈的情感带领观众走进《洛神赋》的精神世界,走进中原文化的厚重璀璨。袖舞的呈现更是将观者引入古代记忆,这场跨越千年的凄美爱情故事以舞相遇。
敦煌的曼妙舞姿、旗袍的清丽身影、石库门的倒影、还有那缥缈的长袖之舞,这些符号凝结着历史和文化的结晶,让观众和舞蹈相遇,和传统相遇,那是不由分说的文化认同。在灿若星河的中华历史中徜徉,观众凭借自己的经验与舞台上这些符号相对应,产生特定的想象与联想,参与到舞剧的意义阐释过程之中。
红色题材创新艺术方式
如何用舞蹈创新性地表现红色题材,激发中国红色题材舞剧的当代活力,是当下中国舞剧探索与实践的方向。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及《蓝色裙摆》在舞蹈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创新,体现了当下中国舞剧叙事观念转变与探索,也代表着中国舞剧的当代发展形态。作品以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谍战的紧张悬念,展现我党革命者以毫不动摇的信念与坚不可摧的精神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传递信仰力量。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导演采用话剧舞台当众叙事的艺术手法,大幕开启时,剧中主要人物集体亮相,叙述自己的身份,之后,舞剧在第一人称李侠的叙事中展开,导演的主体叙事和李侠的人物叙事相重合。而剧中其他的人物基本都是导演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完成情感叙事。这种叙事手法不仅简洁明了,将剧中人物的身份、关系直接呈现出来,而且打破舞台“第四堵墙”,更多与观众交流,在复杂的人物行动和关系中使舞剧剧情和人物间关系一目了然。此外,导演还运用电影长镜头的手法,让周遭的人和物以静止的形态出现,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主人公当下进行时的空间,这种时空处理的手法无疑使主人公的行动更加放大和突出,且导演心理结构的使用及时空自由切换的处理,使舞剧实现了真正的叙事空间的自由组合。这些舞蹈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创新,不仅精准地指向内容表现,而且建构起一种统一的形式感和深邃的叙事风格。作品以舞蹈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创新,讴歌了共产党人“以生命丈量光明的历程”。
舞剧《蓝色裙摆》运用现代的舞蹈语汇,精致高雅又张力十足的舞台呈现来演绎谍海茫茫。作品以主人公个人的、带有女性角色视角的方式,辅以更具细腻丰富质感的光影画面,利用更为抽象和空灵的方式去描绘一群潜伏者、爱国者的战斗事迹与情感故事。剧中“钟珊”角色塑造有别于以往谍战题材女主形象的千人一面,她舞动起来既含蓄又畅快淋漓,把内心世界通过性格外化的肢体动作巧妙地展现在舞台之上。最为亮眼的,是该剧首次在舞台艺术作品中展现“豪密”的传奇故事——“豪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本无线电通讯密码的简称,采用的是一种底本加乱数的一次一密体制密码,由周恩来亲自编制,以周恩来党内化名“伍豪”命名。该部密码曾在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保密通讯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从未被破译。舞剧通过“蓝色裙摆”这一多重意味,既是地下工作党员“钟珊”的代号,亦是千千万万谍报人员的缩影,还是舞台意象——蓝色裙摆与蓝色大海融为一体,表达创作者对于那段红色历史的态度与思考,以致敬隐蔽战线上无数无名英雄,展现他们短暂但绽放的青春和对革命最忠诚的诺言。
古今对话观照人心人性
不少作品关注当代人的生命状态与精神追求,从经典诗词故事出发进行古今对话,以现代舞蹈语汇碰撞古典文学,真正以传统文化和观众产生实质的情感交流,以情感碰撞走进人心实现同频共振,引发观众思考。
《我本楚狂人》以李白的诗歌为创作源点,通过肢体、吟诵等艺术表现形式,借用李白的山水花月诗词阐发和表达李白诗中的波澜壮阔及中华文化精神,让观众在诗歌与舞蹈的陪伴下,任由想象力驰骋,对话诗仙李白,寻意广阔自由。而《路上的你我他》以现代舞语汇借古典诗词用思想探寻生命轨迹,用热爱追寻人生理想,编导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肢体动作,在舞蹈作品中向观者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与理解,而演员以强烈的情感和肢体的舞动与观者交流,将人物内心与现实世界相连。两部作品突破了舞台的限制,冲开了剧场的阻隔,引领人们进入到一种艺术的化境之中,让观者迅速捕捉到编导的用意和在创意上的“心机”,并在这个基础上让编者、舞者、观者形成了高度契合的共情及共鸣,最终实现情感认同。
作者:张麟 周温静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