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在3月中旬拉开了帷幕。3月14日晚,汉剧《人间义》由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演出。本次的《人间义》只演绎了短短一个小时,剧情紧凑,利落精美,讲述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施洋的故事。
汉剧最早形成于清朝初期,旧名楚调、汉调,其指湖北省武汉市地方戏剧,蕴含了深厚的湖北地域文化和民间艺术,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初观此剧,演唱、音乐编配、调度安排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种叫“一赶六”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结合这百年前的英雄故事,引发了笔者的遐想。
从演唱的角度来说,演员说与唱功底深厚,展现了汉剧的传统。演唱者字正腔圆,蕴藏着深厚的台词功底。每句唱词结束后,一般有长过门或做拖腔处理,这显现了汉剧在声腔上传统又独特的处理特点。旦角演员朱敏全用汉剧的传统腔调“子喉(假声)”演唱旦腔,声音比较尖、细,但又要求高音圆润柔和;丑角演员邓伟用汉剧的传统腔调“原声”演唱丑腔,多用滑音和跳进,力度对比明显,顿、挫腔使用频繁。这些都体现了朱敏与邓伟强大的演唱功底。其演唱特点与闽西汉剧极其类似,这也展现了湖北汉剧和闽西汉剧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说,创作者编配恰到好处。作曲王勇以曲就词、依字行腔,由武汉的地方方言“湖广音”演变而成特有腔体,展现了汉剧唱腔的特色。旋律中较多地出现跳进的音程,并呈现出一字多音的特征。音乐设计魏维所采用的伴奏乐队编制较为庞大,音色丰富且声部富有层次,乐队包括笛子、唢呐、扬琴、二胡、擦、小军鼓等许多乐器,吹拉弹打四大类都包含在内。演员说念之时,根据剧情的情绪走向,打击乐器锣与擦配合密切,最精彩的还是旦角郭秀兰和丑角警察打戏时,锣鼓经的编配极具有戏剧感,急板速度下,二八与附点节奏恰到好处地渲染了紧张的情绪。
如何刻画描写主人公施洋,编剧饶晓别出心裁。编剧以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用身边人的视角,侧面勾勒出施洋英雄律师的形象。湖北汉剧的行当有“十大行”,分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但这出戏总共只安排设计了三名演员,丑角、旦角两位演员贯穿全剧。导演巧妙运用新媒体的设备,换场时总会用其播放相应的场景,而在戏曲接近尾声时,大银幕上开始播放施洋同志的纪录片,这位同志的革命精神如同火种,在历史的迷雾里照亮前程。
全戏最有创新的是一人分饰多角的“一赶六”。而那位丑角在剧中无缝衔接地饰演了媒婆、施洋伯母、艄翁、人力车夫、革命者、警察等多个角色,简介称之为“一赶六”。每一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服装以及典型的职业工具,如媒婆的烟斗、伯母的鞋艄翁的船桨、车夫的汗巾等,其包括了女性和男性。丑角演员邓伟一人流畅地贯串饰演多角,各种角色形象繁杂,本不易弄清头绪。但他驾轻就熟地掌握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将其绘声绘色地塑造出来,这是全剧的亮点、看点,也是最值得欣赏的部分。
一赶“六”的特殊安排,不免让笔者想到了佛教的“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有六道;分为三善道的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和三恶道的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来生去往哪一道,取决于善恶的修为。施洋身边,不同的角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与佛教教义中,众生善恶的修为何其相似。
不止是施洋所在的那个时代。在百年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中时,我们仍然面对着诸多选择。面对历史,我们如何看待百年前那个救亡图存的初心?面对新的挑战,新的困难,我们是理想主义,还是精致利己?是做媒婆,记录评说?是做伯母,在错误的观念里执拗不清?是做船夫,平凡普通?是做革命者,激流勇进?还是做剧中的警察,成为罪恶的帮凶?在六人中轮转的,看似是演员邓伟,但其实是我们的每一个人。善恶分为六道,你我皆在六道中轮回;每个人皆有六种可能,你我其实都是戏中的那个人。
如果你到了戏中,你是谁?你想做谁?
在我们这个人间,你是谁?你想做谁?
作者:陈茜
图片:秦钟 摄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