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弹理论家、作家吴宗锡老师(生于1925年3月11日)于2023年2月11日上午10:05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98岁。特发此文以表沉痛哀悼,吴老师一路走好!
吴宗锡先生是评弹界老领导、老前辈。在青年时期,他就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上海解放前夕,他奉命对当时评弹艺术状况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为之后评弹艺术革新做了充分准备。1949年以后,他正式进入评弹界,曾长期担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上海曲协主席等职。吴宗锡先生不仅是评弹“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见证者,更以卓越的领导能力和积极的理论创造,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弹艺苑的开拓者和耕耘者。201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吴宗锡评弹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文集》上下两册共有逾百万字,凝聚了一位95岁老人的毕生心血,充分体现出吴宗锡先生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崇高艺术理念。
吴宗锡的评弹观是紧跟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他曾这样概括:“什么是新中国的评弹呢?我总结了两条,一条是演员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第二条对书目要推陈出新,进行整旧和创新。”这两点是吴宗锡评弹观的核心和灵魂。从艺术发展角度而言,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在保证艺术本真基础上一手整旧,一手创新,进而在艺术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是评弹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方法。吴宗锡在《玉蜻蜓》《珍珠塔》《白蛇传》《描金凤》等评弹传统书目的挖掘整理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又参与创作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王孝和》《海上英雄》《芦苇青青》《青春之歌》《人强马壮》等新编中篇,还写出了《新木兰辞》《黛玉葬花》《红纸伞》等脍炙人口的弹词开篇,这些作品描画的英雄人物丰富了时代精神图谱的内容,体现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艺术追求。在推动评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吴宗锡与陈云同志结下了深厚友谊。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除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吴宗锡与陈云同志频频会谈、通信,围绕评弹事业如何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吴宗锡既是陈云评弹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又为陈云评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也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而上海评弹团从成立之初就能牢固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创演立场,吴宗锡功不可没。1951年11月21日,就在评弹团(时称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成立后的第二天,全团同志就自觉参加上海市文艺界治淮工作队,先后到漴潼河疏浚工地和佛子岭水库两地,体验了3个月又20天的劳动生活。火热的劳动场景极大激发了评弹演员们的创作热情,《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随之而生,并在次年连演250多场、累计观看人数达到近30万人次。吴宗锡还带领上海评弹团的同仁们走进厂矿、里弄、农场,甚至远赴边疆前线体验生活、创作演出,生动践行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是书台的创演理念,“使演员们从以前为了谋求衣食丰足而鬻艺于市民有闲阶层的狭小境界,开始步入服务于社会、国家、人民的广阔天地。他们逐渐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但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且更要反映其生活、理想。从对艺术与时代、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的领悟,更进而明白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一切艺术之源。”
创作艺术精品是吴宗锡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理想。在《评弹谈综》一书中,他对评弹的结构、关子、叙事、语言、表演、脚色、趣味、曲调、唱篇、弹唱、风格、样式、美术、传承、听众、综合性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细致地评述。而在《文集》的“唱词赏析”一栏中,他对弹词中一些著名的选曲、开篇做了精当深入的艺术分析。他广与评弹演员交心,熟悉许多人的艺术个性、创作特点,这在他晚年所写的“名家赏赞”中都有反映:如《醇酒酽茶蒋月泉》《情动于衷刘天韵》《倾心古典杨振雄》《纯真正宗朱慧珍》《劲神情清张鉴庭》等文章,文笔与识论并臻佳妙。这些文章最早在《新民晚报》连载时,吸引了一大批读者。他将评弹之“理味细趣奇”整理为“理细趣奇味”,并做了有针对性的阐述——“理”为“评弹的现实主义传统”,“趣”是“评弹对文娱作用的重视”,“奇”有“评弹的浪漫主义元素”——这些都是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成果。他对传统书目中一些经典书回的鉴赏评析,如《玉蜻蜓·看龙船》《双金锭·拦舆告状》《三笑·小厨房》《描金凤·玄都求雨》《英烈·三踹牛塘角》等,条理分明、细致入微,将这些艺术精品的独特价值揭示出来,既是对个案文本的精妙解读,又体现了评弹艺术的一般规律。
在吴宗锡的领导下,上海评弹团建团伊始就有“树立了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从内容出发的原则”“说唱任何一部书都倾注其主要精力于人物的塑造、刻画”“深入理解人物,精心创造脚色,设计表情动作和说表唱段”“演出契合法度,注重艺术趣味的精雅”“上台应以艺术创造为唯一职责。上台之前,认真准备。一登书台,便悉心艺术,全身心投入書情书境。言行举止皆以有助于听众的艺术欣赏,给听众以美的印象为准则。其起坐、动作乃至拿起放下和弹奏乐器,都形成有一整套美观大方的规范”等一系列严格的创演标准。可以说,吴宗锡将陈云同志“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文艺思想落在了实处。今天,作为传统曲艺形式的评弹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新兴娱乐方式的竞争、从业者的迷茫等,都是评弹从业者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重温吴宗锡的论述,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新时代的评弹人要志存高远、不忘前贤,沿着吴老为我们示范的评弹“道路”拾级而上,登高眺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评弹虽然是一个江南地方曲艺品种,但是70年来也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发展、进步而进步。对于吴宗锡先生的评弹观,我们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在系统整理、认真研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评弹理论,推动评弹事业在新时代行稳致远、再创辉煌。
本文摘自《曲艺》月刊2019年第6期
文章原名:《吴宗锡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与引领者》
作者:潘讯 陆军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王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