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大禹鼎定九州,中华创世神话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映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伟力。近日,这样一股力量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为名,凝聚在黄浦江畔火红的“中国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里。
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大批中华创世英雄以可视化形象集结,其中76件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叠加连环画、影视创作、舞台艺术、学术出版等多领域成果与文献。这是历时七年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创作研究成果的全景呈现,展现上海在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过程中,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积极作为。在业内看来,这批成果意义斐然。它们深入系统地发掘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价值,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中华文化培根固源,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为新时代海派文化振兴赋能。
施大畏《鼎定天下》
5000平方米展区集结多样化艺术方式,呈现从混沌天地到华夏国家雏形诞生全过程
黄色的展览主色调,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色彩上的鲜明表征。居中的序厅,截取创世神话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代表性美术作品,为展览书下壮阔的“提要”。只见蒋铁骊的雕塑《大禹治水定天下》屹立于中央,大气磅礴;其后是汪涌豪创作的《开天辟地赋》顶天立地,行云流水;冯远的《盘古开天》、边次的《女娲造人》、亚里昆·哈孜的《农耕渔猎》、邱瑞敏和李根的《仓颉造字》、张培成的《涿鹿大战》、施大畏的《鼎定天下》,依次串起整个创世神话展出脉络。
展览整体叙事结构参考工程奠基人之一赵昌平编著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一书,在5000平方米展区通过多样化艺术方式呈现从混沌天地到神话时代再到华夏国家雏形诞生的整个过程。以此次展览着重聚焦的美术领域成果而言,创作可谓举全国之合力,集结来自近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约百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工程还特邀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家参与创作,也从常见的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艺术门类拓展到漆画、壁画、唐卡、综合材料等多样的表现形式,最终呈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例如石达的《舜禹相禅》、洛桑旦达的《九州、五服、四海》都以唐卡这种藏族特有的绘画语言诠释中华创世神话的瑰丽和神秘。张湸等四位来自重庆的艺术家带来宽8米、高2.4米的通屏全景壁画《龙的传人》,在绚烂的色调下展现不同时期龙的形象,还原数千年前的神话语境。
上海三位艺术名家施大畏、韩硕和张培成为工程所画的多幅创世英雄人物美术速写稿在展览中集结展出,正是这批小稿为整个美术创作的艺术风格定下基调,成为弥足珍贵的展品。
从神话角度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全貌,与“何以中国”形成学术呼应
作为国内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重大文化工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集各方之力,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梳理,从神话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全貌,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七年来,工程初步集聚起新时代中华创世神话故事的大IP。从美术文学到学术研究,从舞台艺术到影视广播,相互叠加的各类成果犹如一棵参天之树。
展览的中轴线上,国内首度梳理的“中华创世英雄谱系图”铺开数米宽,引人瞩目,形成中华创世神话“英雄宇宙”的雏形,展开学术成果的一个切面。工程在学术领域共完成5个系列39种52册近2330万字的“中华创世神话研究系列丛书”,成为国内当前规模最大的关于中华创世神话的系统学术成果。此外,多部外文版书籍的现身,则标识着工程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所凸显的文化自信。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美文插图本》推出了英语版、波兰语版、捷克语版、保加利亚语版。
《最初的梦想》与《文心艺韵》作为两个特设附展亮相。前者作品选自“创世神话·童画中华”少儿美术作品大赛、“孩子心目中的神话故事”优秀青少年书画作品展,充满童真烂漫的想象、无拘无束的表达。后者集中展示一批上海原创舞台艺术作品,用多彩的艺术语汇、现代的艺术表达,讲述中华先民克服恶劣生存环境,耕耘土地、建立国家的神话故事。
意味深长的是,展览与上海博物馆今夏举办的“何以中国”系列大展形成了绝佳的呼应。一者以文物展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以物论史,以史增信,另一者则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文明起源内在的、历史的、逻辑的关联,共同折射出上海着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作出的探索与努力。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月8日,期间还将举办配套公共教育活动,开展专场参观、普及讲座、演艺演出、互动游览等丰富的内容,为市民解读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内涵。
作者:范昕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