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之民》是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终走向灭绝。
该书系法利·莫厄特“生态文学”四部曲中的一部(另外三部分别是已出版的《与狼共度》《鲸之殇》和即将出版的《屠海》),曾于1953年获得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鹿之民》
[加]法利·莫厄特 著
舒 兰 骆海辉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随身携带的“豪宅”
长久以来,我习惯性地认为家就应该有四面墙壁和一个屋顶。伊哈米特人解决住房问题的办法简单明了,但是差不多整整一年,我一直试图搞明白这个办法有何高明之处。又过了差不多一年,我才意识到伊哈米特人不仅拥有栖身的“豪宅”,而且还巧妙地为每个家人都量身定制了完美的“小屋”。——作者题记
对伊哈米特人的了解越深,我就越敬重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不过我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敬重之余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为自己建造的住所竟然徒有四壁、简陋狭小。与大多数因纽特人一样,伊哈米特人的过冬住所是用雪块堆砌的圆顶冰屋,他们称之为“伊格鲁”。但是,伊哈米特人的冰屋又与其他因纽特人的不太一样,空间狭小,不过是令人难受的“掩体”而已。我猜想,伊哈米特人掌握建房技艺的时间一定不长,大概是近些年从海滨因纽特人那儿学来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不喜欢冰屋,反而更喜欢鹿皮帐篷。这种偏好自然与燃料问题有关。
在极地的寒冬里,任何家庭至少都需要燃料。海滨因纽特人通过捕猎海兽获取的脂肪车载斗量,他们在冰屋里用脂肪灯照明,用脂肪做燃料来煮饭,并为冰屋供暖。但是,生活在“小山”脚下的伊哈米特人,绝不能如此挥霍从驯鹿身上获取的宝贵脂肪。他们只敢点一盏小油灯,以微弱的火苗来驱散冰屋里的黑暗。唯一可用的燃料是柳枝。在山坡上通风的帐篷里烧柳枝做饭倒也无妨,烟雾可随风而散;但是,若是在冰屋里燃烧柳枝,呛人的烟雾让人根本待不住。
因此,只有进入隆冬以后,伊哈米特人的鹿皮帐篷才有可能为冰屋所取代。那时候,气温降到零下60甚至70度,酷寒难耐,伊哈米特人不得不放弃鹿皮帐篷,极不情愿地取冰造屋。从那时一直到春天,伊哈米特人都不会在屋里生火,就连不可或缺的一日三餐,也是在冰屋外面煮的,饱受狂风暴雪无情吹打而莫可奈何。
冰屋不堪言状,难道帐篷真的就称心如意吗?我实在搞不懂他们的帐篷有什么可取之处。我在前面谈到过,他们的帐篷由鹿皮拼接而成,但每块鹿皮之间的连接处缝隙都特别大。以这样的帐篷遮风挡雨,甚至不如躲在灌木丛里。荒原上风速极快,风力极强,会把严实坚硬的雪花也吹进帐篷,那层鹿皮“墙”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似的。倘若这样的住所也可以称之为“家”,那就真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伊哈米特人就在这样的住所度过了无数个日夜。帐篷外面、帐篷里面,狂风魔鬼般邪恶地怒吼着,酷寒像是要毁灭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灵。
在这样八面漏风的帐篷里,有时会生一堆火。但是,想象一下这样的火堆吧—— 费了老大劲才从雪堆里刨出来的一把柳枝,湿淋淋的,根本烧不旺,其产生的热量非常有限,只在锅底几英寸的地方,才会冒出一丝热气来,烧一壶水要花上一两个小时。与此同时,冷风不时灌进帐篷来,卷走有限的微热,哪来多余的热量煮饭呢?这样的火堆,对伊哈米特人来说,也就是过过眼瘾吧。
尽管如此,生了微火的帐篷总好过冰屋,冰屋里可是连一点火星也没有啊。住在帐篷里,至少可以偶尔喝到一碗热汤。一旦开始在冰屋里生活,吃的喝的就全是冰凉的了,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冻结成块,硬得像石头。有时候,他们需要把装在鹿皮袋子里的冰块搬到床头,用身体捂热了化水喝。当然,也有人选择在冰屋外的隐蔽处做饭,但那种用雪块堆砌的雪炉并不好用,而且仅适用于没有风时。而大多数时候风都太大了,根本无法在外面烧火煮饭。更何况,在隆冬时节,柳树枝深埋在雪堆之下,要找到也不容易。
你瞧,伊哈米特人冬天的住所几乎就是极不舒适的样板。即使春天来了,他们的居住条件也没有多大改善。帐篷支起来了,但滂沱大雨也来了。白天,大雨发了疯似的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入鹿皮,帐篷松松垮垮地搭在木架上;一股股雨水流进来,家里的东西全都浇透了。晚上,就连帐篷里面也会结霜,等到天亮,除了裹在睡袍里的人,帐篷里的所有东西都冻得硬邦邦的。
春雨一停,夏季火辣辣的太阳就升起来了。鹿皮帐篷迅速晒干,缩水,绷紧,随手一敲便能听到鼓响。然而,帐篷里的煎熬远未结束。沼泽地里冒出了水汽,也冒出了成群结队的蚊虫。它们吮吸人血,叮咬人肉,可恶至极;它们蜂拥而至,惊喜地发现伊哈米特人的帐篷对它们并不设防。帐篷属于伊哈米特人,同样属于蚊虫。直到盛夏,蚊虫消失,苦不堪言的折磨方告结束。
每次看到伊哈米特人的房屋,我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就会蒙上疑云。有时候,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真像我以为的那样聪明伶俐,那样足智多谋。长久以来,我习惯性地认为家就应该有四面墙壁和一个屋顶。伊哈米特人解决住房问题的办法简单明了,但是差不多整整一年,我一直试图搞明白这个办法有何高明之处。又过了差不多一年,我才意识到伊哈米特人不仅拥有栖身的“豪宅”,而且还巧妙地为每个家人都量身定制了完美的“小屋”。
对于伊哈米特人而言,帐篷和冰屋只是附属的栖身之处。他们真正的房屋,就像海龟的壳,是背在每个人背上的。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的“小屋”,才让他们一族得以在冷酷无情的荒原上存活至今。这间“小屋”是有中央供暖系统的,那就是燃烧脂肪的人体火炉——它的四壁隔热效果极佳,其完美程度是我们白人无法企及的,甚至是无法效仿的;它的结构完整,轻便灵巧,易于制造,易于修复,且无需成本,是这片土地借由驯鹿馈赠给伊哈米特人的礼物。这间“小屋”彻底驱散了我心中的疑云,甚至让我愈发坚定地认为伊哈米特人是颖悟绝伦的。
“小屋”的主要构件是两套毛皮衣服,里一层外一层套着穿,每一套都根据主人的尺寸精心裁剪。穿在里面的那套,毛皮向内,紧贴皮肤;套在外面的那套,毛皮外翻,任凭风吹雨打。每套衣服都包含一件带有防风兜帽的风雪大衣、一条毛皮裤子、一双毛皮手套和一双毛皮靴子。缝在袖口、帽缘和裤脚的褶皱花边,可以包裹住指尖、头顶和脚后跟。脚上贴着皮肤穿的则是一双柔软的兔皮便鞋。
严冬里穿的长靴在膝盖处扎紧,不给寒风留下任何进口;而风雪大衣的设计,又巧妙地保持了衣服内的空气流通。内层和外层的两件大衣都很长,至少超过了膝盖,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无论多冷也不用扎腰带——冷空气不会上升,所以不会蹿到大衣里面,让皮肤感到冷飕飕的;而人体散发出来的潮湿热气,则从两层衣裤之间的缝隙排出。伊哈米特人特别爱出汗,但即使是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也不会因为汗水湿透衣背,进而结成霜而使他们面临生命危险。因为衣服的皮革并不直接接触皮肤,两者之间隔着一层柔和而有弹性的鹿毛,空气始终在鹿毛与皮革之间的空隙里流动,可以吸收并排掉汗水。
这便是伊哈米特人在冬天的日常穿戴了,几乎每个身体部位都被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仅从防风帽留下的椭圆形开口露出脸来——即使是这个狭长的开口,也会围着一条柔软光滑的狼獾毛皮。这种狼獾毛皮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从嘴里呼出来的热气,不会黏附在上面结成冰。
夏季,雨水当然会淋湿皮革,但会顺着外面的翻毛流走,鹿皮与皮肤之间的空气层不会进水,身体也不会浸湿。此外,还有一个衣服重量的问题。有些白人试图在极地过冬,但他们大都穿戴笨重,厚厚的衣服至少有二十五磅重;而因纽特人背在身上的纯鹿皮“小屋”,不过七磅重。——这就造成了穿戴者身体灵活性的完全不同。一个人穿着紧身而笨重的衣服,有如穿着潜水服一样,难以动弹又无可奈何。伊哈米特人的衣服不仅重量轻,而且裁剪合体,肌肉需要活动的地方都很松弛。可以说,“小屋”里没有什么“隔板”或“墙壁”限制,主人的活动空间很大,可以自由地动作和呼吸,做什么都与赤身裸体一样不受束缚。如果需要在野外休息或睡觉,即使是零下五十度,他也只需要把双臂缩进大衣里,就可以像躺在双层鸭绒睡袋里一样舒服安逸。
冬天的穿戴如此,那么夏天的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已经解释过,风雪大衣的渗漏性极强,但仍可以当作雨衣来穿—— 嗯,它其实比雨衣强多了。到了夏天,就脱下套在外面的那件大衣,只穿里面那件,但“小屋”的隔热效果一点不打折扣,里面出奇的凉爽,而且特别透气。它的好处很多,而最重要的是,它筑起了一道屏障,可以保护身体免遭蚊虫叮咬。防风帽拉起来戴在头上,就可以捂住脖子和耳朵,蚊虫根本无从进入。当然啦,伊哈米特人早就学会了如何与蚊虫共存,从来不会像我们这样,一旦遭到蚊虫叮咬就又急又恼又无奈。
就妇女而言,她背上的“小屋”通常有两个“房间”。大衣背部额外多加了一块,称为“阿莫特”(amaut),样子看起来像驼背,里面“住”的是家里尚未断奶的小孩。小孩的屁股下面,放着一大堆特别吸水的水藓地衣,他就光溜溜地骑在上面,不受约束,兴高采烈。坐在“阿莫特”里,他可以观察他生活的世界,从小就欣赏这片土地的美景,了解这片土地打雷刮风下雨下雪等不同情绪。他不需要穿衣服;至于水藓地衣嘛——在这片土地上,柔软而吸水的水藓地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时可以更换。
但孩子最终还是得搬出这个舒适的“房间”,要么是他长大了,要么是他有了弟弟或妹妹。此时为他准备的是鹿皮连体衣服,看起来与白人孩子穿的防雪套衫并没什么两样,但前者更轻便、更防冻、更宽松。这是伊哈米特儿童自己的第一间“小屋”,温暖而舒适,如果他们白人亲戚家的小孩体会到这件衣服的真正妙处,一定会心生妒忌。
这就是伊哈米特人的“房屋”,也是这片土地馈赠给他们的礼物,但主要是图克图——驯鹿馈赠的。
作者:[加]法利·莫厄特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