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以个人名义命名的美术馆并不多,而水乡昆山却有两座。一座在有千年历史的古镇锦溪,叫张省美术馆;另一座在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神州水乡第一镇”的甪直,叫张省艺术馆。锦溪是张省生于斯、育于斯的故乡。新世纪初,锦溪镇政府投资300万元,富有水乡特色的美术馆孕育而生。甪直的张省艺术馆,是一幢35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由甪直镇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于2014年建成。两馆都收藏并展示张省捐赠的不同时期的书画代表作及藏品。由当地政府出资建造美术馆、艺术馆,对一名画家来说,自然是无上的荣耀。
认识张省已有30多年了,彼时是“小张”,风华正茂的年龄。身材颀长,英俊潇洒,说话不紧不慢,吴侬软语伴着儒雅的笑容,放着光彩的眸子透出的真诚,使人瞬间认定这是一位值得交往的朋友。
当年,张省在市轻工局做设计工作,还不是一名专业画家。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赋予他一种与生俱来的绘画秉赋。他游走于水乡古镇、村落、河流、小桥……采风写生,积累素材;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从张继馨、陈大羽、钱君匋、刘海粟等前辈大师,向他们求教写意花鸟画、山水画技法,笔墨掌控和色彩处理,及至题跋的运用等等。他全身心扑在书画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三更灯火五更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绘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作品随之蜚声水乡。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画家,张省自然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专注于画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结合,跋山涉水,饱览祖国自然美景,开启写生之旅,激发创作灵感。同时,专心研习历代名家名画,从画史画论中汲取养分;到国内外著名博物馆、艺术馆考察、观摩馆藏中国名画,拓展视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反复锤炼绘画语言,精勤探究表现形式,从而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新世纪初,张省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南下羊城,应邀出任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系主任,走进人生又一个驿站。“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却无意之中深化了他倡导的“画学”观,打开了一扇新的艺术之窗。
那些年,除了偶尔通通电话,我们彼此很少相见,但心灵却时刻在互相召唤。待到张省花甲之年从南粤返回故乡,我们终于得以相聚古镇甪直了。
岁月增,水长流,情怀依旧深。踏进古镇甪直景区内的张省艺术馆,一幅幅山水画、花鸟画、水粉画,楷书、隶书、草书……迎面扑来。色彩斑斓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众多书画作品,以水墨山水画为主导。而山水画创作之要旨,在于营造意境,传递情感。张省说,水墨画以笔取形,以墨取色,用墨的各种变化表现景物的色彩、明暗、凹凸、空间等等。画家对笔墨运用的技巧,是表现物象、营造意境,做到形神兼备的重要条件。他的山水画,就是用笔墨形式美表现实景而又不为实景所束缚,通过“实象”和“心象”的交融,达到由形似向神似深化、“气韵生动”的奇妙效果。
《江南四季》为四幅条屏,呈现江南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美景。构图大气,水墨灵动。画面上的村落、渔舟、树木、小桥,随着季节变化,或春意盎然,或郁郁葱葱,或姹紫嫣然,或银装素裹。构图则运用对照和照应的法则,或笔法刚柔相济、虚实相间,或墨色浓淡、冷暖协调。画面和谐、均衡、浑然一体,意境清润,充满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图,远处大片翠绿渲染阡陌田畴,传递春天到来的讯息;近处黑瓦白墙的村落、树木、渔舟、小桥、村姑,展现江南地域特色。画面清新恬静,韵味十足。伫立画前,仿佛听到了树枝摇曳的沙沙声、渔舟荡过的潺潺声和村姑捣衣的捶打声。欣赏这幅画,见其形如闻其声,正如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所说,“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静止的画面,化成波动的音乐,无声的画达到了“有声”的艺术效果,为作品增添了多少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深邃的意境!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大凡能打动人、感染人的艺术作品,总是反映或表现了艺术家鲜明、强烈、深刻的感情的。没有感情的作品,不可能成为优秀作品。
山水是诗人、画家抒发情感的媒介。中国画和诗,许多都是以山水境界作为表现和咏唱中心的。张省的山水画之所以打动人、感染人,就在于画家灌注在作品中炽热、滚烫的情感,展示了真诚、暖心的故乡情怀、祖国情怀。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张省的山水画作品中,冠之以“江南”的不可胜计:《江南水乡》《江南四季》《江南十月》《春风又绿江南岸》《又是一个江南春》……江南是画家的故乡,生命的摇篮,记载着他的人生轨迹。因此,他将对故乡的满腔热爱倾注笔端,绿树浓荫、小桥流水、渔舟往来、明月高悬的江南美景一挥而就。鲜明的江南特色,明快清新的意境,浓郁的生活气息,无不寄托了画家的悠悠乡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家与国相连,故乡情连着家国情。在张省笔下,故乡情、祖国情是一脉相承的。你看他的《江山如此多娇》图:耸峙的山峰,缭绕的白云,喷薄的红日,奔腾的大江,参天的古木……开阔壮观的画面,情景交融的境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们在欣赏这幅画时,不但感知着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物,而且感受着寓于景物中的画家情感体验:高耸入云的山峰,不正是巍然屹立、英姿勃发的新中国巨人吗!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丈祥云开,不正是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的象征吗!
作品寄寓了画家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也是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珍贵礼物。观众的心弦被画家的情感所拨动,不知不觉进入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也。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常州画派鼻祖恽南田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者不生情。”张省饱蘸深情,纵览祖国崇山峻岭,大江大河,登黄山、游泰山、上井冈、越秦岭、过三峡,跋山涉水,旅行写生,大大开阔了视野,积累了丰富素材。景物激发联想,联想引起移情,他欣然命彩笔,尽情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中华五岳、茫茫沧海,长江、黄河、水乡、古镇....无不栩栩如生展现在人们面前,使观者寓目难忘,心驰神往。刘海粟大师叹曰:“张省创作的国画,是在为中华山河立传。”
艺术馆陈列的作品,除山水画之外,还有一部分花鸟画。花鸟画中,当以葡萄画最抓人眼球。枝蔓苍劲的葡萄藤,晶莹剔透的葡萄珠,或累累垂下,或装满提篮;紫色的、青绿色的、乳白色的,似翡翠、像玛瑙。立体晶莹,鲜活滴翠,天然情趣呼之欲出。
张省在葡萄画创作中,将传统水墨与西画色彩有机融合,吸纳西画中透视和光影表现手法,运用色彩浓淡的变化,并在葡萄中间留出高光点,且工笔兼顾。由于采用这种独特的方法,珠粒饱满、鲜嫩水灵,具有半透明质感、光感的葡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昭示丰收喜悦和吉祥如意的葡萄,是花鸟画的常年题材。张省历经多年探索、实践,练就一手“绝活”,形成独树一帜的葡萄画,故有人将他称之为“张葡萄”。
艺术馆悬挂的多幅古文字,引起观众浓厚兴趣。张省向我介绍,汉字是历史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文字家族中最老的寿星。远古人记录一种事物,首先是图其形。最早的文字是图像化的,最早的绘画是具有文字意义的。我画画数十年,常常一边挥毫泼墨,一边神驰遐想。一次,突然由“书画同源”联想到中国古文字与绘画的同一性。于是,他萌发了揭开“同源”密码的念头。
张省开始广泛收集古文字遗存,那些远古时代散落各处的古文字,包括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岩画。他大胆地设想将现实生活中所用的文字,即尚在“服役”的一万余字用古文字写出来,转化为“形像”。
寒来暑往,春风秋雨。一部超过万字、洋洋大观的古文字图录《与远古对话》终于问世。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高度评价这是“一部特立独行、无限美妙的书法巨作”。这部“远古象形神书”,是张省几十年心血、智慧的结晶,也是他深耕画苑、触类旁通的“副产品”。难怪著名画家范曾先生称赞他是一位集书画、美术史论于一体的多才型画家了。
从水乡走来的画家张省,如今拥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级一级美术师、广州大学终身教授等多种头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三十余次,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张省著作四十多种,其作品曾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囯元首。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新加坡电视台等分别对他做过专题介绍。文化部曾于2005年授予他“优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家乡政府为他建立了美术馆、艺术馆,更是昭示了最高荣誉。
以世俗之见衡量,张省可谓名闻遐迩,功成名就,可以享清福了。张省却认为,生命有终点,艺术无止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惟有永怀追求的理想,永不满足,砥砺前行,人生才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作者:茅廉涛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