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说:我喜欢自己这张有阅历的脸,契诃夫的很多话剧要40岁以后才能演。
然而遗憾的是,在新剧《玫瑰之战》里,这张脸无时无刻不被蒙上一层厚重的美颜滤镜,磨平了眉梢眼角的皱纹,也遮蔽了岁月留下的馈赠,即便她扮演的角色已经是一个11岁孩子的母亲。
当滤镜成为“岁月神偷”,国产剧对于美颜滤镜的过度使用,再一次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平心而论,美颜滤镜在影视剧中的使用,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高清摄像技术和高清显示屏的广泛运用,使得演员脸上的瑕疵无处可逃,利用后期制作技术进行适当修正以给观众一个舒适的观感,合情合理。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当滤镜开到网友口中的“十级”,故事就成了事故,各美其美就成了千篇一律。不论男女老少、现代古装,统统肤若凝脂,如假不包换。
十级美颜滤镜,过滤掉的是表演的生动。所谓七情上面,各表内心滋味,面部是演员表演的重要工具。所以观众们用“面瘫”来形容一个演员不会演戏,用“眼袋里都是戏”来表达对演技的夸赞。而凯特·温斯莱特则说:“正因为我们是演员,所以我们更不愿意只有一张永远不变的、僵硬的脸。”然而面部表演并不是表情越夸张越好,恰恰相反,好的演员,能够通过微表情来表现丰富的情绪细节,比如窃喜时眉梢的舒展,隐忍时嘴角的抽动。而当一张脸被滤镜过度磨皮和美颜,我们还能看到这些牵动人心的瞬间吗?
十级美颜滤镜,过滤掉的是角色的真实。仍以凯特·温斯莱特为例,她在45岁时素颜主演《东城梦魇》,有一场戏,导演拍完后对她说,可以帮她在后期制作时修掉隆起的肚腩,温斯莱特回答说:“你敢!这才是一个中年妇女的真实形象。”而她也因为不满过度修图两度退回该剧的宣传海报,“我希望自己的脸庞与身形,能反映出角色的年龄、生活与经历”。反观《玫瑰之战》,难怪网友会问:如果不能接受中年女性的真实样貌,为什么还要拍一部中年女性主演的中年题材剧集呢?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大开美颜滤镜的剧集,往往在评分网站很难获得高分。这不仅仅因为过度使用滤镜反而给观众带去不好的观感,更重要的是,滤镜的过度使用代表了剧集制作的审美取向,反映在作品中,即对于正常容貌瑕疵的零容忍和对真实美的拒绝。
朱光潜曾经说过,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无隔阂。而参差多态正是世界的真相。自然赋予每个人的外表存在的权利与尊严,文艺作品要做的,正是发现其价值,对其进行生动地描摹与展现,从而启迪观者,不再对自身和自身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山海情》之所以动人,靠的不光是几位主演,还有那些作为普通农民出现的“一次性角色”。他们并不漂亮,别说以演员的标准来衡量,即便放在普通人中也不起眼。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看上去就像是你我生活中会遇到的人,如此朴素鲜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也由此被你我狠狠地共情。
这样的角色光谱,在十级滤镜的剧集中是看不到的。而与角色的真实性、多样性一并消失的还有剧情的抓地感。《玫瑰之战》开播以来,与容貌失真一起受到观众批评的就是剧情失真。知名律所的员工们竟然“天还亮着呢就下班了”,案件总是发生在监控探头正好坏了的地方,记者们像关注大明星一样热衷于打听律师的出轨八卦,被告在审理过程中被控方证据偷袭于是当庭提出不公开审理……如此种种不合理的情节,但凡事先稍微做一下功课就可以避免,然而却这样堂而皇之出现在剧集中。
由此可以看出,过度使用美颜滤镜只是一个表征,背后是创作导向发生了偏差。网络评分是一种民意,而一些创作者已经远远落在了观众和时代的后面。我们由衷地希望,创作者不要用滤镜屏蔽观众对真实美的感知,更不要用滤镜隔开自己与时代。
作者:不打哈
编辑:范昕
策划:邵岭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