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2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首演还有五天,剧组已进入创作排练的“冲刺阶段”。走进大剧院后台,一次排练正从头上演:只见一面巨型镜面装置立于舞台一侧,中央,“断壁残垣”剪影垂吊,一支梅花的投影打在背景幕布之上。音乐起,张军饰演的柳梦梅从舞台中央缓步而出,唱词念白似从《拾画叫画》而来,可紧接着,光影从暗淡转为朦胧流光,单雯饰演的杜丽娘从侧幕上场,口中唱的,却是《游园》的经典唱段。
这一切的一切,是《牡丹亭》的内容、意象与元素,而其从内容编排、灯光布景、演员走位甚至服装造型等方方面面,呈现形式又全然不同。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一台与其他院团演出所不一样的《牡丹亭》”,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对于这版“传统制法、当代审美”的创作理念非常坚定。而这,也是从大剧院此前推出的《浮生六记》到此次《牡丹亭》一以贯之的。她曾表示:“提炼传统内核衔接当代呈现,让多种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去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再次释放传统的经典魅力,这在昆曲《浮生六记》的广受好评中得到印证,也是大剧院创制中心今年重点打造的‘东方舞台美学’品牌希望传递给观众的。”
2022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由剧作家罗周编剧、舞台剧导演马俊丰执导,昆曲名家单雯、张军主演。与从前舞台上传统折子戏的串演不同,主创对汤显祖原著进行了特别的“拆解腾挪”。文本以杜丽娘“起死回生”为主体,依托原著《言怀》《玩真》《魂游》《幽媾》《冥誓》《回生》文本,将《惊梦》《寻梦》等名折名曲,融入其他折子,形成新的戏剧结构,试图进一步凸显杜丽娘与柳梦梅冲破“生死梦中”循环的动人爱情。
尽管此次排练演员尚未穿上戏服,但由知名服装设计师赖宣吾设计的十数套戏服已经运抵剧场。在后台,这些戏服一一曝光。经由赖宣吾的讲解,苏绣戏服透露出传统和时尚的碰撞与融合得以徐徐呈现。
赖宣吾曾获亚洲电影大奖最佳造型设计、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提名,此前为上海大剧院出品的昆曲《浮生六记》设计服装。此番再次操刀,他告别了《浮生六记》朦胧迷离的“雾系感”,转而在纹样颜色上下功夫。
与罗周力求所有新写念白曲文均是化用原著“无一字无来历”一样,赖宣吾看似大胆选用的花鸟图案,也是从画谱而来。比如《回生》一折,他选用了菊花作为服装上的主要花卉纹样。“《回生》一折讲述杜丽娘因强烈的爱起死回生,所以我不想选用一般的菊花,显得过于凄凉。后来翻到明代朱有爌编撰的《德善斋菊谱》中有一种外白内红的菊花,觉得特别契合这一折的主题。外在是死亡的状态,可内心却有着浓烈的爱意。”
而《幽媾》一折戏服上的花,看似是梵高笔下常出现的鸢尾,其实则是菖蒲。陆游有诗云“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在赖宣吾看来,正与《幽媾》之意有相合之处。他希望“重逢《牡丹亭》”能够基于深厚传统,戏服形制回归经典,在颜色和纹样上具备时代审美,时尚张扬,不落俗套。
同样的,颇具有装置艺术先锋感的舞美,其实也有传统的依傍。此前曾为《醒狮》《惊梦》《五星出东方》做舞美设计的刘科栋,此次为“重逢《牡丹亭》”捉刀,则参考了清绘本的“画风”。他介绍:“其实古人画建筑,并非完全的平面,而呈现的是15度俯视的效果。”而这样的视觉效果,被他运用在了亭台楼阁剪影的布景之上,从而带给观众浸润传统又耳目一新的观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时,国乐、西洋乐等演奏家组成的昆曲乐队将在下沉式乐池中演奏,在乐池的上空,舞台“延申”出一个角落在乐池“生根”,形同一座废园里的亭台池馆,年久失修,水榭干涸,有着浓厚的古典意象,和“重逢《牡丹亭》”中的重要环节“游园”相呼应。这种一反常规,跃出镜框画面,形似裸眼3D的设置,创意来自于导演马俊丰,他和刘科栋在“云创排”交流想法时一拍即合,便诞生了这一颇为惊艳的舞美设计。在排练创作中,乐池上空的区域将是“重逢《牡丹亭》”众多“名场面”的发生之处,对于前排观众将有着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也有希望是全场表演的最大记忆点之一。
这部作品将于8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大剧院与观众见面,主创希望用从文本到呈现的“时空折叠”,带来《牡丹亭》新的打开方式。
作者:黄启哲
图:叶辰亮摄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